笔下文学 > 竞技小说 > 无论魏晋 > 火中取栗

火中取栗(2/3)

上一页无论魏晋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笔下文学在线收听!
墙入院,宛如一只壁虎,在这小院中搜寻,然而,却遍寻不见赵昊,只看到院中一名气质娴雅的女子低头弹琴,有几名女子随着琴声起舞,舞姿翩迁,颇有北方的舞蹈的姿态。 一看就是赵昊教的。 院外很快传来不断的兵马调动声,几名女子却仿佛早就习惯了,略略一惊后,继续起舞,或许只有舞蹈才能让他们心灵平静吧。 徐策叹息一声,估计是赵昊察觉到不对,所以去了王敦钱凤身边,他不再纠结,转身退走。 出了小院,他很快与手下合为一处,作为一名优秀的特种做战行家,他知道怎么做才是最对的。 若是拿下王敦,也未必不能和那几人有一战之力。 …… 一时间,城中到处是“城破了!”快逃之类的喊杀之声。 几名女子目露畏惧悲哀之色,乱兵之苦,她们早就有所知,弹琴女子温和劝慰,说这次入城的军队必然不同,武昌是陶侃老巢,他肯定不会让士卒烧杀抢掠。 而很快,至夜深时,喊杀之声不但未停,反而越加壮大。 兵马过境的声音到处皆是,平民们紧闭门窗,在家中瑟瑟发抖。 王敦,也没想到本来固若金汤的武昌城会被轻易破门,他手下军卒本已经抵住了陶侃在城门处的争夺,谁料叛军杜曾会趁机攻打空虚的南门,而他跟本无法两线做战。 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杀出重围! 既然下定决心,王敦也不再犹豫,他带着自己一手培养的千名精锐簇拥,从内城杀出,向北门而去。 北门靠近港口,只要顺着江水而下,回到南昌,他就不必再担心安危。 陶侃当然也看出这一点,他挥指若定,甚至与杜曾配合从容,一边让人堵住西门,一边让人去港口——武昌外城的北方是依水而建,没有城墙。 如此一番大战,直至白昼时,王敦终于带着仅剩下数百亲卫,冲上大船,向江下逃窜。 这种战斗没有取巧的机会,只能人命围剿磨杀,王敦治军多年,曾将公主妻子的婢女们配给手下,他的手下皆忠心于他,自然奋力护主。 杜曾见此情形,又立刻派出水军以小船围剿追击,小船之整远胜大船,夜色之中,他们以勾索拉住对方大船,上船混战,最后大船倾覆,没于江水之中。 而长江滚滚,局面太混乱,大家也不知道到底王敦死没有,只以火把在江面上巡视,试图找到王敦尸体。 忙碌一夜,王敦未曾寻得,但却寻得其谋士钱凤,将其擒拿回城。 无论如何,在天色黎明时,武昌城归于原主,已是定数。 …… 陶侃战在城头,一边看着太阳升起,一边吩咐属下清理王敦留下的乱军,平定城中治安。 到这一刻,才是他真正做下选择的时间。 他知道,如果他此时向晋帝发出陈情文书,言及被王敦所欺,夺回城池之事,也是王敦主动出手,如此一来,晋帝不但不会怪罪,反而会倚重于他,以他平衡朝中王氏之权势,甚至让他继承王敦原本的官职权位,从位及人臣,达到他本身的奋斗目标。 他也可以暂时谁都不选,拥兵自重,北方和南朝都会拉拢于他,等着其中一方胜利后,再选胜者投奔,毕竟,如今北方大军的主力与晋朝正在徐州僵持,无暇估计荆州。 如果现在他投奔北方,就是真的带着土地、家族、军卒拱手于人,按渤海公治下的旧俗,治下大军会被精简、打散,自己经营的势力,都得重新开始。 三个选择里,最后一个,得到的最底,回报最少。 他已经快六十了。 但是…… 凝视着远方有些刺目的阳光,陶侃明白,黑夜再是强势,也终将为黎明所驱散。 他越早做下选择,才能越早在这新生的国度为家族扎下根基。 他离开城墙,带着兵马回到治下府邸,拿出纸笔,亲手磨墨,郑重地写下第一行字。 “渤海公敬上……” - 赵昊成功躲过了昨天晚上的大战,他的小院曾经有乱军撞门,但都被他们院中的女人合力挡住了。 但他知道,现在更不安全了。 徐策肖妃之流,绝对不会放过他。 但是,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 “听说,”赵昊认真道,“北方没有奴籍,我们不如设一戏团,于城中演出吧。” “这……”手下的舞伎们有些犹豫,“可你我毫无助力,怕是要被欺凌侮辱啊。” 她们出身卑贱,若无人护着,必会被分给军卒之流,充为营妓,那才是生不如死。 “无事,我去求陶将军治下异人,他们素来以仁慈自居,定会他给我们一条活路。”赵昊毅然道。“只要我们及时得到北方户籍,便无人能轻易欺凌我等。” 手下女郎们纷纷感激地看着他,各种谢语。 赵昊迟疑了一下,才道:“只是,我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无论魏晋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