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都市小说 > 智能工厂 > 第一百八十一章 苏俄之行

第一百八十一章 苏俄之行(2/3)

上一页智能工厂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笔下文学在线收听!
初由沙俄策动后,一直是当时许多中国人的一件痛事

早在2年,姜瑞元主编《军声》杂志时,专门撰写过《征蒙作战刍议》、《蒙藏问题根本解决办法》,主张武力平定蒙、藏叛乱这次到苏俄,蒋期望政权能对蒙古问题有所交待

他一方面向俄方提出在乌兰巴托以南地区建立一支党军的计划,含蓄表达出中方对蒙古的宗主权,另方面于10月下旬直接与外交人民委员齐切林会谈,希望苏俄放弃对蒙古的操纵,但双方在此问题上,无法达成一致,“无结果而散”

所有这些,的确使蒋介石产生了一定的紧张和不满情绪,俄方件写道:“由于神经紧张、过度劳累等原因,姜瑞元一再要求送他去疗养院休养两周”

军事支援的承诺,或许是姜唯一的安慰在军校还未正式成立以前,他对于苏俄的要求,其实一点办法都没有

然而,演讲波和蒙古问题还不是姜瑞元为之担忧的全部11月1日,齐切林致函季诺维也夫并转斯大林、托洛茨基、加米涅夫,指出姜瑞元已经“神经过敏到极点,他认为我们完全不把他放在眼里”不被放在眼里,这才是姜瑞元最为光火的

齐切林的信中提到,姜到俄后,只有他本人和斯克良斯基与代表团有过接触,代表团有遭冷落之嫌自然,齐切林所感觉到的,作为当事人的姜瑞元,有切身体会而且,令他为不快的,是苏方对其提出的军事计划反应也颇为冷淡

姜瑞元提出的军事计划除前述准备在蒙古和西北地区建立军,开辟战场外,还有他最为关心的军队训练问题他希望俄方能派出一些军官,到广东帮助训练中队,但苏俄方面的意见正相反,希望国民党方面派出员,到苏俄境内进入由俄方设立的军事校习

这样的结果,姜瑞元当然不会满意,因为这意味着军事教育主导权将掌握在苏俄手中

练就一支自己的军队,一直是姜瑞元梦寐以求的,早在1921年,他就谈到:“如弟驻省或驻韶练兵,而不引起某部注意,则准备于半年之内,练成一支劲旅,参加中原剧战也”舍此而外,“如欲有所效力,则终久不能达期目的矣”

生逢这样的乱世,姜瑞元对于权力的本质和根基都有着绝对的认识在野心的驱使下,他的目光从未在军权身上离开过

8月中旬,临出国前,他再次表示:“如欲善用弟材,惟有使弟远离中国社会,在军事上独当一方,便宜行事,则或有一二成效可收”可见,姜瑞元办练兵的愿望是多么迫切,而他访俄的一个主要目标也正在于期望得到苏俄的饷械援助

因此,苏俄在军事援助上的含糊态度使姜瑞元深感失望,直到齐切林信出,苏俄方面态度终于生一些变化11月13日,代表团再次与军事委员会副主席斯克良斯基和总司令加米涅夫见面

会谈中,他要求苏方应向广州将开办的军事校增加派出人员,对此,斯克良斯基回答:“开始需要进行一次试验如果成立所设想的50人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那么军事委员会不反对增加派出人员”虽然口气仍然很含糊,但终于是答应了支持在广州开办军校

据俄方件记载,蒋姜瑞元一走出斯克良斯基的办公室,斯氏就说:“不要张罗疗养院、医生等事了,因为他自我感觉好多了”从会谈件看,姜瑞元唯一可以略感慰藉的,其实也只有上面这几句话

因为在对俄态度上,姜瑞元和其他的成员有了冲突纵观姜瑞元的一生,似乎还真没有什么卖国的举动就连承认外立,也是当年孙大炮自己和人家签了合约,白纸黑字赖不掉所致

就着各种政治军事主权等问题,党和红门的国内代表,产生了巨大的分歧

代表团内形成了两派,党左派人物沈玄庐和张太雷是一派,姜瑞元和王登云是一派其中左派,一直都和苏俄走得很近,自然而然的,也都和国内红门走得很近这里面,还真没有几个好货色

他们会见托洛茨基时,托洛茨基对他们说,现在应把多的注意力放到政治上和宣传上,并着手做党的组织工作即便我们给很多钱,给予军事支援,“你们还是会一事无成”谈到蒙古问题时,托洛茨基说,蒙古希望如果你们想同它建立统一战线,你们应该把它视为兄弟,并说你们不想主宰它

这次谈话后姜瑞元很生气,说托洛茨基在骗他们如果蒙古想,那需要我们承认,需要我们给予它,而不是它自己承认自己这些话他们是在代表团内部讲的,对于主权问题,姜瑞元向来看重而沈也生气了,两派生激烈口角,差一点打起来

就这一点而言,姜瑞元先将国家的权利放在位因为他知道,人民不需要一个出卖政治权利的党派,这一点根基,丝毫动摇不得至于张太雷他们,心中已经早就赤化,有门无国

此门,即红门,这也是党在国上的根本祸患姜瑞元虽有占据天下之野望,但他也追求着千古完人的名声这一点,他比马子任好上太多

由于对苏俄的失望,姜瑞元对访俄报告也毫无热情证之日后于回国途中,他“制《游俄报告》,旋作旋辍”,烦躁心情可见一斑

就代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智能工厂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