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都市小说 > 智能工厂 > 第二百一十九章浩然南归

第二百一十九章浩然南归(2/3)

上一页智能工厂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笔下文学在线收听!
逸仙当初有初衷,却没态度,所以成不得大事。至于红门,初衷和态度都没有,基本就靠着日本和苏俄的帮忙,这才在中国完成了赤化改造,在大体上毁灭了华夏的明体系。后世之所以道德沦丧,基本也与这些乱政有关,自不必细说。

陈泽笑着对霍仁宣说:“霍先生,我这里有个计划你和段先生可以参详一下,我认为现在的形势下,光靠我们个人单打独斗已经成不了事了,不管是广州的那些大户,还是的买办世家,他们论资历论资本都是强过我们的,如果关起门来闷着头干,我们或许能赚两年钱。”

喝了口红酒,润了润嗓子,见霍家家主霍仁宣在认真听着,陈泽这才继续说了下去“随着交通越来越发达,电报电话通的越来越远,信息越来越方便灵通的情况下,他们早晚都会跟咱们接上头的,那时候可就是一场你死我活的大争斗这还不是最关键的,我们最大的敌手,就是对面的日本,我不知道你们是否清楚,在日本纺织印染行业是他们重要的经济支柱,不光给他们国家解决了大量的就业人员,还通过这个对我国的经济进行掠夺和控制,从中赚取大量的金钱利益。”

自从欧洲战争结束后,日本趁机发展起来的大量纺织工业急于找一个出口来倾泻他们蓄积起来的工业生产能力,因此他们在和青岛大量建设抽丝纺纱工业,借此来缓解来自国内的压力,保持自己的经济利益,同时往中国倾销产品抢夺市场。

当初抢占山东权益,就了那里的商品市场。即使是广州,如果不是天宇集团横空出世,解决了生产工艺流程上的难题,当地的纺织品市场估计也难保。更值得庆幸的,应该是东南一带还不算日本的传统利益区,这才是没有引发经济冲突的原因。

要是天宇集团立足于北方,日本出动军队配合军阀进行武装干涉,抢夺市场份额也不是什么稀奇事。两广地区,主要的商品倾销主体一直都是英法意三国。尤其是英国,这个依靠羊毛纺织品起家的日不落帝国,才是东南一代的经济霸主。

要不是如今实力大降,并且在经济上需要和陈泽他们展开合作,也不会这么好说话。大英帝国现在的日子也不好过,欧战虽然结束了好多年,可国内的经济环境依旧不景气,元气也未曾完全恢复,更别说发展了。

要不然,也不会能忍得住苏俄的行径。出钱出力出人在黄埔搞赤化活动,简直就是对英国霸权最大的挑衅香港就在隔壁这颗被大不列颠夺走的东方明珠,才是英国在东亚最大的利益核心。

可对党的屡次挑衅,甚至发生过炮弹“误射”沙面英租界的事情,港督也没有选择无力介入。仅仅是一篇无关痛痒的谴责,以及所谓的外交辞令,口头上吓唬吓唬孙大炮。要不是余威犹在,恐怕连香港都呆不下去了。

无论是苏俄,亦或日本,都对这里虎视眈眈呢。

现在的中国北方,不论是纺纱还是织布,日本已经占据了绝对的强势,相信不久之后他们很有可能将手伸进印染这一块缓解,完成对于整个纺织工业体系的控制。到时候陈泽他们打算以一隅对敌国,双方实力相差悬殊,结果自然不言而喻。

正因为如此,他才认为整个粤省纺织业必须要未雨绸缪,在一切还未发生之前就做好充分的准备,不给他们可乘之机。现在世界大局平稳还好些,一旦发生经济危机或者大的战争,那他们可就要面对日本人铺天盖地而来的压力

要知道在原本的时空里,日本可是连香港都攻陷了的广州想要偏安一隅,决然没有这个可能

霍仁宣听得脸色发沉心事重重,但却没有马上表态,反是段亦天开口问道:“那照你的意思,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避免到时候措手不及无力对抗呢?”

陈泽也不隐瞒,满怀自信的说道:“我打算建立一个涵盖棉麻种植、纺纱抽丝、织布、染色和印花、成衣、销售一体的大型工业集团,再加上我这里的人造丝产业,这样一来我们就能掌控整个纺织产业链,将最大的利润产出控制在我们手里,而不至于被人轻易在坯布上就卡住了脖子。”

凭两广本土的棉麻产量,加上东南亚或者美国方面进口的补充,陈泽绝对相信在几年之内,天宇集团的旗下就能发展出一个完全自给自足的纺织业大集团,到时候不管是冲击全国市场,还是跟日本人正面开战,都有着坚实的基础。

凭借着本土优势,产品竞争力绝不会弱于日方。纺织机械、印染材料、成衣制造甚至是纺织技术这些方面都无需担心,会有专门的研究室来负责。即便不算智能工厂,陈泽现在自己也有一批科研班底,有足够的实力和人员来保证这一切,所以不必担心日本的技术封锁。

而这件事,陈泽一个人干不了,即便联合了段亦天与霍仁宣几个商界大鳄也不一定干的了,陈泽的意见是联合体系内这些知根知底的商业伙伴,再加上粤海商业协会、霍氏家族这些有能力有财力的大商业协会,共同组建这么一个联合体,各司其职分工明确,凭着这些人的才干和实力,一定可以做大做强这

要比一个个单打独斗好的多”

对于这样的战略蓝图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智能工厂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