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都市小说 > 智能工厂 > 第三百二十四章 记者会谈

第三百二十四章 记者会谈(2/3)

上一页智能工厂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笔下文学在线收听!
不久之前,刚刚结束的南华大生辩论会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即到底什么样的制度才能让中国富强起来,真正实现自主和民族振兴”

这件事情,在国内也曾经引起过不小的关注,当然在红门和党所占据的中国主流舆论界里,华联开办的南华大,在术领域肯定是不会得到多少认可,更别说赞许了。要不是有国宗师章太炎坐镇校一职,恐怕连被关注的资格都没有。

当时参与辩论的各方青年俊才可谓唇枪舌剑,代表了国内各大党派中心思想的团体论据充分辩驳有力。那一次大会的出色场面,在座的很多人都是见识过,华联自己的各大报社也都连篇累牍的报道过每一个细节,所以都是比较熟悉。

“我们对于中央政府的执政理念,还存有疑虑,之前的几次战争,也是为了处理历史的遗留问题。而在这之后,我们也与金陵政府达成了谅解协议,如今更是开展了大规模的贸易活动,互通有无。这应该足以证明我们华联政府向往和平的决心,你说对吗?李静芬女士。”

听话听音,李万盛也是经验老到,没有正面回答他的问题,但这样的说法其实已经表明了态度,而且是令人无可辩驳的有理有据的正当理由。

很明显,这一次的成果展示,绝不仅仅是给自己人看的,相信其他地方的人一定会非常担心。这个混乱的时代,不怕做得不够好,就怕有对比。一旦形成大局上的差距,那么不断积累的优势指挥拉大相互之间的鸿沟,再也难以追赶上来。

第二个记者是个高鼻子老外,他急不可耐的秃噜出一大串英,结束之后,掌管人平静的说道:“这位记者朋友,我想从进入会场的时候您应该看到了采访须知,在这里只能用中提问和回答,很抱歉,您的提问无效”

那个记者登时瞪眼愣在了原地这样的事情要在可是从来没有发生过的

在他们看来,亲身出马向中国人提问已经是很给面子了,那个所谓的“须知”根本就不值一提,以中国在世界的地位,根本没资格做这样的要求,这帮人真是不知好歹

但看看记者招待会的掌管人与李万盛的态度他立刻明白,这不是开玩笑

李万盛懂不懂英语没人知道,可翻译官肯定是不缺的。但今天这情形却是摆明了要设立自己的规矩,只怕也是要向整个西方明世界表明华联的一种政治态度吧

大鼻子的旁边另一名记者不失时机的站起来,拉住比手画脚非常气愤的大鼻子,用吞吞吐吐的中说道:“您好陈先生我是英国路透社的记者丹尼尔,我们的问题是关于你们与德方的秘密军事合作。目前德国还没有废除《凡尔赛条约》,但根据我们的线报,贵方与德工部门的许多军事研究计划却是明显违反条约限制的。我想知道的是,华联在面对世界和平的这个问题上,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立场?”

路透社记者丹尼尔当传声筒的同伴非常灵性,凭着多年与政客名流打交道的经验,他立刻就判断出情况的不妙,如果丹尼尔依然固执他大英帝国的高贵身份,那么面前这位老成持重的华联元首阁下可是一定不介意把他晾在会场这里的

既然已经定下调子,当务之急,还是抓住难得的机会获得一些实惠比较好。终究,这位神秘的元首可是极其稀有能够像现在这样站在公开场合正式的直面记者的提问。

他以丹尼尔的身份努力把声调变得流畅点:“元首阁下我们知道您跟德国有很时间的多方面合作,特别是军事方面,您的部队中的很多武器都有明显的德国血统,请问元首阁下,您对德国在欧洲的政治地位如何评价?”

吸气声连成一片,现场的人登时喧哗起来,很多人开始交头接耳的议论

这个问题可要比上一个要严峻的多,说难听点,这简直有点指控的意思。评论德国的问题,可是涉及到整个世界未来稳定与否的大题目,这么问华联的元首,不是强人所难,便是另有所指。

联系到提问中的武器问题,这里头的看点绝对不少

不断以来,英国与华联的政治关系似乎都非常要好,但现在路透社记者却摆出如此咄咄逼人的态势,不知是何企图。

李万盛依旧是一副云淡轻的表情,他用淡然的眼光看了看这两位大记者,心中赞赏:“果然不是浪得虚名,这样问起来,可能是知道了什么,或者是想要得到什么。”

不管怎么说,他们能在当前欧洲的平稳局势中,看出和平气氛之下内藏的战争阴云,并把矛头指向华联,在手段上的确很有一套

不过这其实一点也不稀奇,英国的军情六处,在整个世界都部下了自己的眼线,拥有着无与伦比的情报来源,以及分析整合能力。

华联与德国的小动作,能够隐瞒一时,但终究是会露陷的。哪怕是商业上有着合作,利益上存在勾结,但该做的事,军情六处可从来不会含糊和犹豫。

这个英国的中央情报局,对于华联的某些举动,实在是相当不满。但也仅仅是不满而已,还没上升到愤恨的程度。与德国有军事合作的的国家,可并非只有华联啊。

美国、南美洲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智能工厂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