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都市小说 > 智能工厂 > 第四百七十一章 百里突袭

第四百七十一章 百里突袭(2/3)

上一页智能工厂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笔下文学在线收听!
领地全部加在一起的人口也没过十万多点,是世界上人口最稀少的地区之一。我们胆子大一点,一个连都足够了,只是我觉得派我们突击团只拿下这一个小任务就有点太憋屈了。”

李岩林眼睛盯着地图上看,大家顺着他的目光所指,发现他的目光是沿着那条铁路线和公路线一路向南……

“胆子太大了点吧……”身边的一名军官有些咋舌,他叫莫甘申,是突击团成立后从军校和其他部队抽调过来的指挥官,主要负责刘健锋这几人不太精通的机械化作战和重火力支援及后勤工作。

“不,岩林你继续说。”周之浩示意陈立新继续说下去。

“现在先头部队也派出去了,据侦察这里是我们想象不到的地广人稀,在非居民区外,方圆几十里都没有人烟的情况太正常了。而我们又是突袭,本身登陆战就打了澳军一个措手不及,如果在这种情况下还这样畏手畏脚的打那就没多大意思了。”

“我们突击团不是有可以自行在特殊时期制定作小规模战任务的权限吗?因此我的意见就是,可以执行指挥部的方案,同时上报我们团自己的作战思路,拿下凯瑟琳后不用等待,直接沿铁路线和公路线一路向南穿插下去!”

李岩林的发言并没有让与会的其他人太过吃惊,指挥车内大家在狭小的空间里,脑海中却纷纷的开拓思路在思考着陈立新的方案。

除了刚调来的那两名还不太熟悉了解部队特点的参谋,但是他俩也很有自知之明,知道这个时候不是他们说话的时候,他们现在更重要的是少说多听多看。

“我在这个作战思路上表示同意,就像岩林说的那样,既然对方被我们打了一个措手不及,再这样小心翼翼的行动就显得有些畏惧了。”团里的第一狙击手,也是几个老战友的老兄弟刘健锋第一个开口赞同,他这一表态,也迅速得到其他几人的应和。

“要说快速穿插进攻的话上面肯定也会同意,可关键是两个问题,一个是我们的补给线问题,你们都知道我们刚刚拿下达尔,港口里的沉船还没有清理干净,要想扩大规模和加快进攻速度就肯定受到后勤进度的制约。”

“再加上虽然这里地广人稀,一个小城不过就是万多号人口,我们一个团就小一个师将近六千人,打我们绝对不怕打的,但是能打多远,打多狠,还有打下来怎么防止对方的反扑也相当有讲究。”

“你们可以看看,沿着这条铁路线我们甚至可以直接杀到千里之外北部地区南面更重要的艾利斯斯普林斯这个交通重镇,可是沿途的防御怎么办?澳大利亚军队可以组织起来在这千里的铁路线上轻易的夺回,哪怕是扒了铁路,我们就失去了后方的补给来源。”

甘道光在几个人里面不太爱说话,但是大家都知道,其实在这几个老战友中,他的脑子是最好使的,看问题也是最全面的,因此他所指挥的部队在几个主战营中是最稳重的。

“说来说去,还是后勤制约问题最让人头疼。”

这句话象是有些发泄,也有些无奈,但恰恰就是这个必须要正面应对的问题限制了大家的突进。

澳大利亚广阔的平原提供了大家快速突进的优良条件,但是同样是广阔的平原,也提供给了对方足够渗透的空隙,而且再怎么说人家也是地主,有着主场作战的优势,天时地利人和这三条没有一条是向着自己这边的。

其实在战前的小范围对后勤的讨论中,大家在出击时也曾考虑过象日本那样以战养战就地抢夺粮食以减轻对后勤的需求。

可问题是澳大利亚绝大部分的土地实际上并不适合种植庄稼,更别说是北部地区这片大部分区域毗邻沙漠气候干燥土质贫瘠的土地,而这些土地恰恰正是李岩林口中所想途突进的区域。

“我觉得不要顾虑太多,减少点粮食并不影响我们的战斗,更何况现在时机不等人,一旦溃兵逃入凯瑟琳,那么我们想要抢夺那里,就必须付出更加高昂的代价。因为海上运输通道的不顺畅,在美国然反应过来之后,我们恐怕就很难再获得充分的补给了。”李岩林提出了自己的意见,看到大家重新将注意力集中到他身上后才继续说到:

“其实最限制我们作战的就是油料,我们的后勤油料保障一次能让我们团在没有得到其他补给的条件下突袭开进五百公里,这个距离是我们一次作战的极限距离,如果不考虑机械部队到达之后存留一定油料的作战保障这个距离还可以再往前推远这么百多公里。”

“但是如果我们仔细看看,部队中的需要吃油的家伙分出来,无外乎就是一线作战机械和后勤机械。因此我有个想法,对手的实力不强,我们也没必要带着这些吃油的油老虎。你们想想,澳军目前所组建的部队连坦克都没有几辆,飞机、大炮这些火力支援单位也没多少,我们没必要扛着坦克装甲车来摧残他们。”

这话可是说出了众人的心思,更有人接着这话往下谈起:“说句不好听的话,以前我在地方部队里和鬼子作战最担心自己没有支援,但没有支援该打的仗还是要打!现在整编后,我以前做梦都想要的坦克飞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智能工厂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