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都市小说 > 智能工厂 > 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南非铁矿

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南非铁矿(2/4)

上一页智能工厂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笔下文学在线收听!
来就没有问题了,国家随时可以批准这桩跨国投资案。下一步就看你如何筹措这些资金了,还有,以一个什么样的名义来进行投资。”

刘浩然深思了一阵,才出言:“这个问题,我已经和一些有意向投资的朋友交流过了,大家的意思,是要成立一个克拉运河投资公司,以私募的方式筹集资金。但这样一来,就需要有国家的批准了,否则这就属于非法集资,这么大的金额,可是骇人听闻的哦。”

朱安对刘浩然的态度很满意,笑着说道:“这个问题已经解决了,你们打报告上来。有关部门马上就可以批准,这属于特事特办。不过,投资基金的使用方面。国家还是要进行监督的,这不是对你们信任不信任的问题,而是金额实在太大,万一出点险。会影响到社会稳定的。”

刘浩然对此也表示理解:“实际需要投入的资金,大概也就是60亿华元左右。整条运河的投资,我有把握控制在100亿华元以内。这一段时间,我和很多商业场上的朋友沟通了一下,大家都有意对这个项目进行投资。我估计凑齐60亿的难度不大。”

朱安这下子才放下心来:“那我就心里有数了。来之前,领导还交代我说,如果你们在筹资方面有困难,国家也可以考虑以变通的方式提供一些。我倒觉得这是杞人忧天,光你们兴华社,估计筹措出10亿华元也不困难?目前国内各家企业现金流最充沛的就是你们了。”

刘浩然摇摇头道:“恰恰相反,我们现在现金流非常短缺。你看看,我们这一段时间上马了微电子公司和汽车公司。尤其是微电子项目。这简直就是一个无底洞。多少钱砸进去都听不见一个响动的,我们现在缺钱缺得厉害呢。”

“你们的微电子项目不是已经投产了吗?我听说你们的第一批芯片马上就要问世了。”朱安诧异着问道。

刘浩然细心解释着:“只能说是我们的一期工程投产了,我们还有二期、三期,这都是需要大笔资金投入的,所以,我们还真有点事情想麻烦计委帮我们解决一下。”

“什么事情?”朱安问起原因。

“我们想上市。”刘浩然肃声说道。

这并不奇怪。古会在背后主导着的中国,对于金融方面的管理异常严格。像兴华社这样规模庞大而又没有上市的公司,并不算非常罕见了。

对于企业融资。以前一直是由产经联主导,企业不允许私自集资,更没有上市这样的说法。不仅是兴华社,就连天宇集团和青竹化工,都没有所谓的上市。

钟泱向来比较反对股票和基金等虚拟经济的膨胀,认为那是股市畸形发展的一个表现。

可实际上,按照企业管理理论来说,股市是一个配置生产资源的场所,这种生产资源包括资金,还包括管理。

企业上市,是为了解决企业生产资本不足的问题,在吸引公众资金的同时,企业还需要接受公众的监督,向股东让渡出一部分控制权和利润。

对于企业来说,是否选择上市,要看企业本身是否缺乏资金,是否无法从其他的渠道获得资金,以及是否愿意让渡出这部分控制权以及利润。

如果企业本身资金比较充裕,而企业原来的所有者又希望能够保持自己对企业的控制权,并且不愿意让别人来分享企业的利润,那么就完全没有必要选择上市。

事实上,在西方国家,有很多大公司就是一直选择不上市的。

例如美国的科氏公司,据称是全球最大的非上市公司,年产值高达50亿美元,从事包括原油开采、炼化、贸易、管道运输、农业和畜牧业、金融服务、道路沥青等方面的业务,至今已有近五十年的历史。

科氏公司在扩展业务的时候,一直都是使用自己家族的资金,而不从资本市场上融资。

这样做的结果,虽然是融资的规模受到了一些影响,但公司所有的利润不再需要与其他投资者进行分配,最终形成的积累反而会更多。

在全世界,尤其是欧美等国,很一段时间内,上市公司几乎没有向股东分红的义务,而股东大会这样一个决策和监督机制,也形同虚设,这就使得上市公司可以坐享从市场上筹措到的资金,而无须付出任何代价。

在这样一种氛围下,企业上市就变成了一种单纯的圈钱行为,企业根本不需要考虑是否要上市的问题,上市与否,只是取决于能不能获得上市的资格。

刘浩然也算是一个搞技术出身的人,做事是颇为严谨的。

在他的心目中,如果公司要上市,就必须严格地遵循上市公司的规则,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企业的利润应当拿出来分红。让股东享受到投资的收益。像其他公司那样巧立名目截留股东红利的作法,刘浩然是做不出来的。

但这样一来,企业的发展就要受到影响了。

兴华社这些年一直都是把大多数的利润重新投入生产。使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作为一家非上市的公司,这样做无可厚非,毕竟林振华自己是企业最大的股东,而代表国家持有股份的鄂桂粤三省经委也支持这样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智能工厂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