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仙侠修真 > 大时代的中华梦 > 第176章 变革之风-上

第176章 变革之风-上(1/2)

上一章大时代的中华梦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笔下文学在线收听!
自从华夏施行鼓励轻工业的政策,华夏南方各省都建立起各种轻工业。

尤其类似佛山的铁匠家庭作坊,江浙的织户这样靠手艺吃饭的,面对机械化生产的竞争,必将毫无会被社会淘汰。

这让复兴党面临极大的压力,这一情况随着各地开办的轻工业愈发的严重。在收到这一情况之后,韦珣根据后世的经验建议各地的干部组织同类行业的民众,以集资募股的形式开办工厂,或者引导这些人加入工厂之中做工。

眼看着第一批模范工厂建立,其中产出的利益公开之后,不少人都心动不已。

不过,各省的各类轻工业都是有规模规划的,复兴党的政策是以民生为主,以之前从事相关行业的人优先。

其中最为表现突出的是佛山的。作为复兴军最早收复的地方之一,民众基础强,思想禁锢少。尤其是不远处就是琼州石禄的钢铁厂和肇庆即将开办的重工业区,为原本就发展进入阈值的佛山轻型工业带来了新的机会。

作为佛山市市长的王永志,作为南洋归来的华侨,他极为了解国外的工业发展情况。自从上任佛山市市长,他就到珠三角各地了解市场需求。

最终决定以佛山原本就有基础的铁业为中心,向琼州皇家石禄工业集团引进生产刀具、铁锅、建材等钢铁制品的生产设备。

直到1902年四月,佛山市就向华夏银行贷款开办了三个工厂企业。一个是以生产民用钢铁制品的佛山致益,一个是生产钢铁建材的佛山源德建材,最后一个是为军工企业提供零部件的佛山精益配件。

三个工厂办的有声有色,王永志又向广东的在建设中的几个军工厂联络,争取了了一些零配件的生产订单,生产不太重要的枪炮武器配件。

如此一来不仅解决了佛山从事铁匠作坊的民众工作问题,还拉动了就业。

比起自己作坊生产生意全靠运气,进入工厂培训三个月之后上岗,每个月获得的薪资比起之前的自营作坊的收益只高不低,并且还极为稳定。

不仅是佛山,江浙一带也是一改以往的外贸被动局面。

原本主要靠家庭纺织的民众在复兴党地方干部的领导下,以县市为单位,成立纺织厂。

而江浙另一个主要行业生丝,也一改之前民众商贾各自为政的情况,由省里成立国营公司统一收购,然后卖往欧美。

要知道以往满清统治下的生丝行业,官吏时常勒索商户,面对购买生丝的欧美各国的各种压价不管不问。这一情况就导致了生丝贸易的定价落到了买方手中,加上日本生丝的产量逐年增加,华夏的生丝贸易基本就没怎么赚钱。

洋商在购买生丝的时候会压价,收购生丝的华夏商贾面对囤积的生丝必然会拆借资金,这就落入了另外一个陷阱——金融陷阱之中。

沆瀣一气的洋商早已勾结在一起,面对高额的利息,生丝要么等待好价格,要么就是赔钱止损低价出售。

有时候一年的生丝利润在支付了利息之后盈利甚微,面对不能盈利的情况,商贾就将心思放在了生丝生产的民户上。

民户在出售生丝的时候被商贾压价,生产投入的回报日渐降低。按照原来历史中,华夏的生丝贸易在1886年-1890年的时候达到4851.8吨,1906年到1910年只有790吨。

为了改变这一情况,华夏成立了统一购销的渠道,甚至于成立远洋贸易公司,依靠自己的力量打破生丝贱卖的情况。

尤其是法国为了拉拢华夏,在生丝贸易上也给予了不少的便利。华夏的生丝在失去英美两国的市场之后,在1901年年末占据了法国生丝市场的66%。

建国之后,为了拉拢华夏,法国更是允诺在1902年会加大生丝的采购数量;意呆利也因为之前加入干涉联军,为了示好华夏也将购买生丝的主要渠道放在了华夏。

德奥对于生丝的需求虽然不多,但是也将生丝这个华夏目前主要的出口产品之一列为唯一购买国。

加上奥斯曼、西班牙等中立国家的需求,华夏的生丝行业目前虽然不能说是完全将产品售卖出去,但是比之前的情况好了太多。

而兴起的华夏轻纺工业,也开始利用价格优势挤占洋布市场。

除了生丝之外,华夏的另外一个外贸的拳头产品茶叶也被复兴党整合。尤其是以欧美喜好的红茶,华夏各地的红茶产地都成立了一到三个公司,统一采购之后出售给洋商或者通过远洋运输船运送到欧洲出售。

这些都只是华夏变革之风吹动直到显著的一面。

国营百货公司成立之后收益极佳,民间资本也看到了其中的利润,民营百货公司也开始兴起。

与此同时,乡镇市场也被带动。乡镇中的私营店铺向县市里的百货公司以批发价格购买商品之后在市集售卖。

为了避免垄断和以次充好,国营百货公司允许乡镇拥有多个私营店铺;又和复兴党地方交涉,以武装部为主要力量进行不定期的执法严打,工商管理部门要求商铺出售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大时代的中华梦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