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都市小说 > 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 > 第四百四十四章 明朝的清官们

第四百四十四章 明朝的清官们(2/3)

有声小说,笔下文学在线收听!
偿。”

徐达满肚子的牢骚,直接消失的无影无踪,能多赚点银子,一切都好说。

虽然维持治安这件事,比他们预想中的要辛苦的多。

但是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也比上战场拼命穷死,不是么?

“那个什么公审,究竟什么时候开始?”徐达问道。

朱瀚抬头看了看天,再有半个时辰,就到午时了。

虽然现在的日头越来越毒辣,不过这丝毫没有影响到,那些百姓观看公审的性质。

“事不宜迟,既然现场已经稳定下来了,那就现在开始吧。”

说着,朱瀚对旁边一个五十多岁的官员微微一抱拳:“这次公审,就麻烦刘大人了。”

被朱瀚称作刘大人的官员,确实不卑不亢的点了点头:“这是下官职责所在,自不敢有半分懈怠。”

哪怕面对朱瀚,这位官员的脸上,也看不清楚太多的情绪。

不急不缓的站起身,施施然朝朱瀚行了个礼转身离开了。

看到他这副模样,徐达不满的冷哼了一声:“这个刘崧也太狂了连我们都不放在眼里。”

“你干嘛上书陛下,专门把刘崧给调过来。”

朱瀚笑着摇了摇头,没有过多解释:“徐大哥,有些事终究还是需要专门的人来做。燕京这边的事,刘崧就是最适合的人。”

说起明朝最着名的官员,恐怕非海瑞海青天莫属。

因为海瑞的人品实在太过坚挺,就连他的政敌都无法抹黑他。

所以干脆反其道而行。说海瑞的女儿因为接受了别人的一张饼,被发现之后海瑞就以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这个理由,把自己的女儿给活活饿死了。

但凡编造这个谣言的人长点脑子,或者听信谣言的人长点脑子,都知道这种事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

海瑞可不是那些清贵的翰林学士,整天天就知道埋头做学问,两耳不闻窗外事。

他可是曾经担任过淳安县跟兴国县的知县的。

姑且不说海瑞执行的种种德政,光是海瑞平反了许多冤假错桉这一条就知道,海瑞绝对不是一个固执古板到不知变通的人。

这样一个人,会为了一张饼子,又或者是什么别的东西活活饿死自己的女儿?

而终明一朝,如同海瑞这样铁骨铮铮的人,其实并不算少。

只不过他们之中的大部分,并没有海瑞这么大的名气罢了。

而刘崧,就是这么一个堪比海瑞地牛人。

跟许许多多的清廉官吏一样,刘崧也是出身贫苦。

当官之后,也从来没有利用职务之便,给自己谋取什么利益。

刘崧可是曾经当过吏部尚书的人,天官中的天官。

看燕京吏部尚书就知道了,其它几部的尚书,在吏部尚书面前全都要低上一头。

在这个职位上,哪怕你不主动去做什么,光是每年的人情往来,都能把腰包塞的满满的。

可刘崧死后,他兄弟三人的家产加起来,也不过良田五十亩,以及一栋房子。

如果单纯只是清廉,那也不算什么。

刘崧这个人的脾气,也是出了名的刚直不阿。

刚直到什么程度呢?

原本的世界中,洪武十三年谨身殿遭到雷击。

受限于这个时代的原因,大明也推崇儒家天人感应那一套。

出了这种事,对于明朝君臣来说,可不是什么自然现象,而是上天的警示。

朱元章也不敢怠慢,立刻召集亲信大臣商议。

结果刘崧来了一句:“修德行仁。”

原本这句话也不算什么,毕竟按照儒学的观点,出现了这种事,就是皇帝出了什么问题。

这句话放在别的朝代,甚至后世的大明都没有什么问题。

可不要忘了,刘崧面前地皇帝,可是朱元章啊。

他可不是那些心慈手软的皇帝。

刘崧说这句话的时候,刚好是胡惟庸桉之后,奉天殿里面的血迹还没干呢。

其它大臣,没说一句话都要斟酌再三,生怕说错一个字,激怒朱元章引火烧身。

刘崧却敢指着朱元章的鼻子,说他缺德。

虽然最后刘崧,被暴怒的朱元章,直接免职回家种地去了。

不过,老朱终究还是没有宰了刘崧。

可见朱元章对刘崧,也算是相当客气了。

燕京这边发生的一切,虽然看似只是燕京的问题。

可实际上,朱瀚的心里跟明镜似的,参与进来地势力绝对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