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历史小说 > 国士衣山尽 > 第362章 惯性

第362章 惯性(2/3)

上一页国士衣山尽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笔下文学在线收听!
我现在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参将。要想改变这屈辱的历史,还得做官,做大官。只,官场上的事情,我真的不擅长啊!如果卢象升在朝,有这么一个靠山,或许还能够有所作为。可是现在卢督师已经丁忧回乡守孝,没有了他,这一仗明朝打得只怕更烂。我遇到一群猪队友,不被他们拖累死就算是阿弥陀佛的了。

好在卢象升如今不在京城,不用像真实历史上那样战死沙场,这也是一件让人安慰的事情。

正因为他已经不在北京,如今的历史和史书上的记载已大不一样。这一仗,最后又会打成什么模样,我又该在什么地方获取功劳,而不至于让宁乡损失太大?

孙元这一路前来,翻来覆去想的就是这个事情。实际上,早在一年前,他就派人将京畿地区的地图绘制完毕,也将真实历史张建奴第四次侵略明朝的战史推敲了很多次。只是,无论怎么琢磨,孙元都是不得要领。只能长长叹息:我一个现代人,依靠超越古人的见识练出一支跨时代的强军来自然是不在话下。可真要指挥部队作战,却要抓瞎,也根本不会是同时代的多尔衮这种生在沙场,长在战场的经验丰富的大将们的对手。

实在不成,大概也只能结硬寨,打呆仗了。

从渤海所到居庸关有很长的一段路,路上行了一整天,总算到了地头。

关中已经驻扎了明朝大军,因为人实在太多,山谷中甚至还立下了营盘,到处都是明军大红旌旗在风中猎猎着响。同以前孙元所见过的明军相比,这里的士兵衣甲鲜明,身上的军装、铠甲很新,兵器质量也不错。放眼望去,一片红色的海洋,竟是难得的肃杀之气。想来定然是宣府先期开拔到京畿地区的,勤王大军的前锋。在今后数月,还会有不少边军陆续开来。

从表面上来看,这就是一支威武之师,雄壮之师。当然,上了战场究竟如何,鬼才知道。

宣府镇总督杨国柱的中军节堂设在城中的延庆卫衙门里,很快孙元就到了地头。

就叫卫兵前去通报,也好拜见杨总兵和大同总兵王朴、山西总兵虎大威。突然,身边的一个扈从低叫一声:“将军,好象有什么地方不对。”

孙元:“什么地方不对?”

那扈从指着门口旗杆上的那面大旗道:“将军,这里是杨总兵的行辕,怎么立的是别人的旗号?”

听到他说,孙元抬头看去,却见旗帜上一个大大的“卢”字正在秋风中劲急地招展,在空中发出裂帛般的脆响。

孙元心中咯噔一声,“卢”这究竟是怎么回事,难道说宣、大、山西三镇还有个姓卢的总兵官。不对,不对,没听说过啊!而且,这人的身份和地位还要高过杨国柱和虎大威怎么,难道……

心中突然乱起来。

正在这个时候,一个门房走了出来,对孙元笑道:“孙元将军,卢督师让你进去。”

“卢督师?”孙元忍不住惊叫一声……卢象升……他不是在江南吗,怎么到居庸关了。不可能,不可能。

“敢问,是哪位卢督师?”

门房笑道:“还能是哪个卢都师,自然是太子少保兵部左侍郎宣大总督卢象升卢督师。听说孙将军是是卢督师的得意门人,孙将军参将一职也是得了督师的举荐。怎么,将军不知道他老人家已经回宣大镇了?”

“还真不知道?”孙元心中突然翻起了万丈波澜,卢象升居然回来了。历史转了一圈,又回到原点,这惯性实在是太可怕了。

他身边四个护卫同时欢呼:“太好了,督师,督师他老人家竟然回京城。咱们宁乡军现在总算不是野孩子没人管,没人问了。”

这四人都是十五六岁的半大孩子,稚气未脱,自然不会在旁人身边掩饰自己内心中的兴奋。

孙元看到这几张年轻的脸,忍不住一笑。

进了节堂,定眼看去,果然,在大堂正中的位置上,正坐着一个浑身素服,麻衣白巾的中年人,不是卢象升又是谁?

一年多不见,卢象升更瘦,黝黑的面庞上颧骨高高坟起,额头上已生满皱纹,露在裹头白巾外的头发已是斑白一片。

相比之下,坐在他身边的宣府总兵官杨国柱高大魁梧,显得气势不凡。他是孙元的老上司,以前二人也见过面。

孙元忙上前施礼:“末将孙元,见过杨总兵,见过督师……督师,你不是在江南丁忧吗,怎么回京城来督军了?”

话音刚落,嗓子里却一阵哽咽,眼睛也是微微发红。孙元心中也是奇怪:我不是一个轻易动感情的人,今日这是怎么了?

看到孙元眼圈发红,卢象升叹息一声:“孙元你起来吧,此事说起来话长,军情如火,我且问你,你现在手头还有多少人马?”

孙元:“回督师的话,孙元手头还有两千士卒。其中,斥候骑兵一百三十;火枪手一千;长矛手一千,炮手五十。”

卢象升额头上的皱纹更深:“一年前你就有两千人马,怎么现在还这么些?”

孙元:“末将就任的渤海所乃是一处关隘,周围都是山地,又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国士衣山尽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