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历史小说 > 国士衣山尽 > 第640章 一片糜烂

第640章 一片糜烂(2/3)

上一页国士衣山尽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笔下文学在线收听!
这一番祸害,已经彻底糜烂和破败下来。

湖广熟,天下足,自然湖北和四川都是朝廷的赋税重地。经此战乱,已经不能为明帝国提供哪怕一丝人力和物力支援。

最最可怕的是,杨嗣昌身为内阁中唯一知兵的统帅级人才的阵亡,再加上洪承畴在东北战场被俘,明朝能打的总督一级统帅人才突然出现断档。

在以后的一年时间中,朝廷之后孙传庭一人可用。问题是,等到孙传庭再次督师时,接受的却是一副烂摊子,已经无力回天了。

张献中在湖广和四川搞出偌大风云,陕西和河南的李自成其势更是锐不可挡。

李自成在崇祯十一年八月败于洪承畴之后,率军退入陕西、四川、湖广交界的大山之中。等到崇祯十二年张献忠再反谷城之后,李自成出山,不断召集旧部,扩充部队,力量呈几何级数增长。因为张献忠部吸引了所有的官兵,让李自成在河南打得非常顺手。

而这个时候河南正好遇到空前旱灾,百姓几乎活不下去,纷纷揭竿而起,这些都是李自成取之不尽的兵源。说难听点,一块大饼子扔出去,就能轻易地招募一大群青壮加入进部队之中。

当年十二月,李自成连破鲁山、伊阳,然后进入河南府,又连下宜阳、永宁、偃师、灵宝等县。

这次李自成同以往的流动作战方式大不一样,开始经营起根据地来,并开始收罗重用知识分子,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牛金星和宋献策。大量知识分子的加入让农民军有了质的提升,极大地增加了他的力量。

而且,随着他在河南地区建立起一整套基层政权机关之后,颇有些争夺天下的味道,这一手比起死抱着以兵就事流寇主义的张献忠高明多了。

李自成在崇祯十三年扫荡了洛阳周围的各县之后,便盯住了洛阳这座大城。

洛阳是河南第一大城,中原重镇,地位非同小可。以前农民军屡屡在河南过境,都是绕着走,丝毫没有动过打洛阳的念头,如今的李自成终于有了攻克如此天下雄城的实力了。

十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李自成在得到内应之后,开始攻城。二十一日清晨,洛阳陷落。洛阳城中的福王也被李自成杀害,和着鹿肉煮城肉汤,摆了一场福禄宴。

福王被杀的消息传到北京,崇祯皇帝大为镇静,竟失声痛哭:“朕不能保一叔父!”

洛阳的失陷,除了福王被害之外,在政治和经济的意义极为要紧。

首先,有明一朝两百余年,还从来没有如洛阳这样的省会级城陷落的先例,即便是强悍的建奴当初不是也在济南城下碰得头破血流吗?洛阳的陷落难免让天下人产生一种感觉:连这样的大城都陷落了,难道我大明朝真的要完蛋了吗?

在经济上,攻打如此重量级的大都市的缴获却不是以前的农民军可以想象的,那下一百座县城的战利品也比不上洛阳。开了洛阳府库,开了福王府的银库,李自成几乎被里面的财物耀花了眼。经此一役,农民军未来几年都不在用军资担心。

拿下洛阳之后,李自成得悉开封空虚,便急率三万人马,其中家丁级的主力战兵就有三千之巨,强行军三日,于崇祯十四年二月抵达开封城下,随即展开攻城之役。

开封乃是古都,就其军事和政治上的地位甚至超过洛阳,乃是中原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打个比方,类似现代社会的成都之于西南三省,兰州之于西北地区。

李自成突然杀到,让开封城中一片恐慌。无论怎么看,开封都是守不住的。

不过,开封城中却出了个人物——周王朱恭枵。

他当即就自掏腰包拿出五十万两白银,立下赏格:民间有能出城斩敌一名这,赏银五十两,射杀一名者赏银三十两。

就算你没有杀死敌人,不要紧,能够设伤一名敌人,甚至仅仅是用砖击伤一个敌人,也有十两银子可拿。

官兵战死或者重伤也赏五十两,轻伤二十两。

如此,极大地鼓舞了城中军民的士气。

洛阳失陷时城中达官贵人的惨状极大地震撼了开封城中的官员和贵人们,地方缙绅更是举全族之力协助守城。

李自成这次攻打开封原本以为可以拣个便宜,战前准备不足。结果啃到硬骨头,猛攻数日一无所得,到最后,被被城上守军射杀了一只眼睛,无奈之下,只能灰溜溜地撤退了。这一战,史称第一次开封之战。

因为这一战李自成败得实在太惨,所以他对开封有刻骨仇恨,于是,才有后面第二次,第三次开封之战。

李自成从开封撤退之后,向河南西面运动,同年七月,罗汝才和李自成不和,带兵过来和营。

同年,李自成在项城大败官兵,活捉陕西总督傅宗龙。并连续攻下开封府的商水、扶沟、许昌、长葛。

十一月,李自成攻下南阳,活捉并处死了猛如虎等一大批官员,唐王也被杀害。

十二月,李自成拿下襄城。

气候,又连下镇平、新野、唐县、汝州、陈留、通许。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国士衣山尽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