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了便宜,立刻率各自直属的一千骑军绕过长枪阵列,从侧面向对方发动了进攻。对方的两翼也有少量骑队遮护,然而在本方的精锐骑军面前,这些骑队很快就溃退了,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本方突进自家的侧翼。
“这小子反应不错!”我笑着回头,对身后的蜂须贺正胜赞扬道。蜂须贺正胜也笑了,目光依然却望着先阵的动向:“虽然占到了上风,但是希望他别傻得往山上冲才好!”
山上是景秀的本阵,另外还有近两万军势。如果岛津家久、井伊宣直、蜂须贺景胜等人贪功,跟着败退的敌方军势向上冲击,恐怕是落不到什么便宜的。
好在他们都是明白人,击败面前的四支备队,立刻趁按照命令退了下来,将阵地交给中军的筑前国众。
筑前国是蜂须贺家和佐竹宣秀的领地,由于蜂须贺正胜在本阵担任军奉行,蜂须贺景胜在先阵担任长枪军主将,这一国的国众目前由佐竹宣秀单独率领。而我让国人众顶上去,考虑的是先维持住战线,等待两翼方面的进展。反正,现在我方即使突破羽良景秀的先阵,也不可能攻上秀吉设在甲山的本阵阵地。
等到筑前国众接过阵地,作为先阵的直属精锐也就解放了出来。我让本多正纯亲自赶往前线,给他们传达下一步命令。于是,这支精锐军势一分为三,蜂须贺景胜率五百长枪队加入筑前国众的阵营,和佐竹宣秀一同担任主将;井伊宣直和宫田光次率两千骑军、一千五百长枪军加入秀景的左翼,伺从侧翼发动进攻;其余的一千五百长枪军由城户一辉率领,和坪内利定的一千五百铁炮队归于岛津家久配下,伺进攻池田恒兴部的侧方。
这样一番安排,主要是针对秀吉摆出的这副阵势。他不是想陷我方于甲山阵地两面,然后出动本阵配合两翼夹攻么?那么我就布下这两枚棋子,一方面防备他的本阵,一方面也伺夹攻他的两翼。
竹中重治显然明白了我的想法。他仔细观察着德川家康和池田恒兴的侧翼,微微的摇了摇头:“这点力量,似乎是薄弱了些……不如把中军预备队的肥前国众也调一些配合他们?”
“不可!”蜂须贺正胜立刻反驳道:“中军预备队只有筑前、肥前两国国众,再抽调出去,恐怕就过于薄弱了!”
“那么只加强一边如何?”竹中重治又建议说,“只需要击败任何一翼,对方就无法挽回败局。倒不必两面俱到。”
“不错!”我点了点头,赞同了竹中重治的看法;“重治的建议可行。”
“那么该加强哪一边呢?”信景连忙问道。
“再看看好了。”我又把目光投向了两翼,心中飞快的权衡起来。
两翼的战况,同样都是非常激烈。从兵力上看,我方的左翼是中九州三国加伊予国众,右翼是伊势、大和、纪伊、和泉四国国众,兵力都是四万五千余人;他们面对的主力,分别是德川家康的三河、远江、骏河三国国众,以及池田恒兴率领的美浓、摄津两国,再加上一些补充军势,兵力大约在三万左右,其余的五万军势,包括羽良秀景的先阵,都安排在中军。这一点和我方刚好相反,显然秀吉是希望把局势控制在自己里,或者配合某一翼进行夹攻,或者在中路取得优势,然后直接进攻我的本阵。
从战力上看,左翼是久经战事的秀景、大友义统、前田利家、佐胁良之、高桥绍运,还有立花宗茂那样的少年猛将,右翼的周景、直虎,更加擅长于战略,而景政也很有些鬼心思;对方的德川家,和武田交战多年,无论是经验和战力都十分可观,家康本人更是擅长战略,可是池田恒兴那边,相对而言就差得多了,不仅没有什么杰出的将领,而且目前的美浓和摄津两国都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军心方面免不了会存在一些问题。
虽然现在还看不出什么,但如果再等一阵,池田恒兴那边肯定会现出一些颓势吧!
只不过,秀吉会不会派军支援两翼?如果要支援,又是选择哪一边呢?是和德川家一起合击秀景,还是帮助池田恒兴抵抗周景?
两名身穿母衣、背插双旗的武士驰马跑上了本阵。他们是秀景和周景的使番,按照惯例前来向我报告局势,并且领取我的下一步战术安排。
“情况如何了?有把握击败德川家吗?”信景首先向秀景的使番问道。
我也把目光望向了使番。虽然这里也能看见战况,但是细节方面自然不如前线清楚。
使番从本阵近侍里的木勺中喝了几口水,在望台下方半跪下去:“禀报两位大殿,家主说情况还好,但是德川家士气高昂,抵抗得非常坚决,因此短时间恐怕很难取得太大的进展。”
“是这样么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