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山东,大家都能填饱肚子,等河南府什么时候安顿下来,再给他们带些种子,返回河南耕种。
众人是千恩万谢,领头的回去安顿众人,柳心让秦家侍卫和塔木几个人拿着自己的诰命书骑快马向山东沿路官衙求助,实在不行,到济南府找吴维城和戚兴国,先借些粮食回来救济,自己和徐老夫人带着大队人马也往山东那边赶。
柳心盘算下目前粮食不足五千斤,一千多号人,人均也就四斤,要想撑到救济粮,现在只能喝粥。
李长山几人安顿好一千多号人,又返回到柳心这儿报道,柳心把情况和大家一,这些人不但没不高兴,简直觉得是意外之喜,他们已经好几天喝不上粥了。
柳心把粮食按十天的准备,每天拿出四百多斤,让李长山几个人负责安排人熬粥。
大队人马开始缓缓地往东走。看着粮食越来越少,柳心心焦,天天盼着塔木的消息,差不多是望眼欲穿。好在到了第七天,塔木快马奔到了大队人马的前面,隔老远就大喊:“淑人,借到粮食了,明天就能运到!”
人群中一阵欢呼,这下大家紧绷的心都放下了。
塔木和柳心禀报了事情的经过。
原来,塔木他们几个快马加鞭直接赶到运河,换马坐船。从泰安渡口下的船,就直奔泰安县衙,赶巧李晚坤正在县衙。
前年李老爷和李晚坤从江南来路过泰安,收到泰安各界热烈欢迎,之后就进行了商业合作,现在李家在泰安已经是个大商贾,李晚坤不时地到泰安坐镇,成为了泰安县衙的座上宾。
塔木几人都柳心的诰命书一拿,柳淑人带着一千多流民要赶往登州,想借点粮食应急。李晚坤在一旁当即就拍板,我李家的姑奶奶回来了,我李家马上筹集三万斤应急。泰安知县也立马拍胸脯从县衙储备粮拿出一部分给柳心。
李晚坤用了一天时间筹集粮食,塔木带着押粮车往回赶,过了运河,塔木才让其余几人在后面护卫粮车,他一人回来报信。
果然第二天李晚坤的粮队到了,这下一千多号流民终于吃到了久违的米饭,大家痛哭流涕,知道自己的命保住了,给柳心磕头不已。
柳心让大家打起精神,抓紧赶路,争取早日到山东。
不用柳心,吃了饭就有了精神,人人都急红了眼想早一日安定下来,这行路就快了。
两天后,众人进入山东境内。
沿路的人看到一千多人黑压压来了,都很恐慌,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可柳心打出名号,登州柳淑人回来了,这是柳心带回来的人,这下大家不是惊慌而惊喜了。
很快沿途中都知道柳心回来的事儿,沿路的官绅都来拜访,自然也给带来了口粮,到了泰安,离县城还有二十里,泰安知县已经带着全城乡绅商贾在等候了,县衙拿出粮食给流民造饭,把柳心和徐老夫人一行迎到县衙。
徐老夫人着急打探了下河南的情况,县衙这倒是真有最新消息,目前开封府并没有受到叛军的骚扰,现在还是安全的,叛军已经被逼到河南府的一角,朝廷大军已经把他们团团围住,估计一年半载就能平叛。
柳心和徐老夫人闻言大喜,徐老夫人决定就此返回开封。
李晚坤和泰安的官绅看见一千多人中的老弱妇孺不少,登州离此尚远,就主动要收留一部分在泰安安置,等河南平叛就让他们返乡。
这样,塔木他们护送徐老夫人转道赶往河南,泰安又留下了二百多人就地安置。
柳心带着剩下的人继续往登州赶,沿途受到了各地的夹道欢迎,不但供应粮食还帮助安置流民,等最后到了登州城外,柳心的大队伍仅仅剩下了三百来人。
&l;/div&g;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