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都市小说 > 重生之我是刘备 > 第三章:一箭之威

第三章:一箭之威(2/2)

上一页重生之我是刘备章节列表下一章
有声小说,笔下文学在线收听!
之法与别处有何差异?”

“我中原并且南方各族控马无外乎缰与跨策动马匹,以冲前为列,各地皆讲究双腿如扣,响应马腹,缰绳前带,以策马项。北方各族却多只以缰绳控马,较其南方及我中原控马要简洁许多,故有‘疾行如风’之称。我朝廷唯飞将军能学此驭马之术。”

“为何我朝兵将知此差距,却还不能改良驭马之法?”戏志才对这个很不理解。

“我中原不比北方,将官或可少年学得马技,兵士习马战则须在营中。因此兵士骑术始终不及北方各族。”

“那鲜卑控马又有何独到之处?”刘备其实最关心这个问题。

“鲜卑人控马,手中有无缰绳皆不足谓,只因其人控马单凭双腿力度,战马与兵士默契非凡,故其骑兵在北方各族之中可称冠。适才我观那支骑兵前进之中手臂始终不动,而战马队列不散,方知道这些兵士纯以腿部控马,因此知道是鲜卑兵将。”

“军侯,如此我军可忧。”戏志才皱眉道。

“先生此言何意?”刘备心中一惊。自戏志才到他帐下以来,第一次听到他主动说出这样一句“丧气”话,就算之前为齐景乡山点将伤脑筋的时候也只是云淡风轻的点过。

“军侯,我等出丹阳之时,因料山越兵马多用南方战阵兵械,故未曾准备长矛拒马此类应付骑兵之物。我观这队骑兵人不疲马不惊,意态安舒,乃是一支精锐。以我军之战力应付此兵马,只怕不堪冲击。”

城头上一片死寂,三个人都失去了说话的兴趣,因为戏志才一句话点到了问题的重心。

虽然说精于骑射的北方骑兵对南方的作战主要是在秋冬时节(因为秋冬时节秋高马肥,大地坚净,利于骑兵驱驰),但是海盐城周围并没有太密集的水网,再加上熹平六年春天已见端倪的大旱征兆,所以地理环境对于这支骑兵的影响并不是太大。

当两军麾兵交战的关键时刻,忽然杀出这样一支攻击力强大的骑兵队伍,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想像的出结果会出现情况。

保汗居然毫不掩饰他手中有这样一个秘密武器,难道他在妄图“不战而屈人之兵?”如果这是保汗自己的想法,那么这个山越王还真不是一个易与之辈。就算这只是一个无意识的做法,但是只凭这一支队伍的出现,对海盐城中汉军士兵的士气打击之大也是无可估量。

难题一个接着一个,刘备忽然之间觉得,这海盐城已经不是如他想的那般好守了,至少说,现在在没有办法应付这样一支骑兵队伍之前,将大军派出城的结果和送死没有任何实质上的区别。

“依志才之见,莫若倚城市以待,只需雨季一到,则我军可保无忧。”良久,戏志才轻轻叹息到。

刘备知道戏志才这句话多少有些安慰的意思,可是谁能做老天爷的主?他正在摇头叹息,忽然发现黄忠身体微微前倾,眼神凝视着城下山越大军的战阵,就如同一只苍鹰发现了猎物一般。

循着黄忠的眼神看去,刘备看见城下的山越大军正在翻阵,而一个身披鱼鳞铁甲的将官正骑在马上指挥两端的士兵变阵。那将官距离城头大约四百来步,这个距离对于城头上的人来说可谓“鞭长莫及”。

黄忠缓慢的托起雕弓,从箭囊中取出一支箭,两只眼睛缓慢的眯缝起来。刘备心念一动,知道黄忠动了杀机。

城下的那个山越将官还在原处指挥,茫然不知死之将临。

黄忠牙一咬,双臂一较劲,将弓拉得如满月一般,忽然手指一送,箭脱弦而出。

刘备只觉耳边一声清越的弦响,几乎就在同时,城下那名将官身体忽然一震,似乎被定住一般,手臂停在空中,动都不动。众人仔细再看时,一只雕翎箭已经扎穿了他的身体。

这一箭如同电光火石一般,没有丝毫的征兆,城楼上下的士兵就象是着了魔一般一起呆呆的看着那具马背上的死尸。过了半晌,山越兵士忽然意识过来,惊恐的向后退去,阵形再也不复齐整。

一箭之威,一至于斯!

“黄将军,速带五千兵马,出城破敌!”戏志才知道机会转瞬即逝,立即吩咐道。

“遵令,”黄忠掉头就向城下走去。刘备在那一瞬间忽然发现黄忠眼神之中有说不出的倦怠。刘备知道,象黄忠这样的大将,定是不屑于暗箭伤人,但是今天,黄忠破了例。

【今明这两天更新发完,这本书就要从新书榜下来了,如果读者还没有预定本书的,为了以后找这本书麻烦,就在您的书架上稍微挪一个位子给这本书吧。谢谢大家】

**

各位书友如果觉得刀子写的还行,就请高抬贵手,点点推荐票吧,刀子拜谢!

郑重推荐一本新人好书:《流氓天才》,书号98316。写得非常有趣,引人入胜。

...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重生之我是刘备章节列表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