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都市小说 > 贞观俗人 > 第747章 黑金

第747章 黑金(2/3)

上一页贞观俗人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笔下文学在线收听!
钱币外流,还能控制输出商货,对大唐是有利的,也能加强对外贸易。

当然,重要的还在于朝廷掌控。

“胡椒不是产在天竺吗?”李世民问。

“胡椒从西汉时就开始传入,最早是随着开辟的丝绸之路进来的,都说是产自天竺,但实际上,天竺并不产胡椒,而是从天竺的东方所贩运过来的。”

胡椒的主产地在缅甸、印尼等地,包括许多香料,其实都是产自南洋群岛上,但是这个时代的许多人并不知道。

说产自天竺,只是最早天竺等商人从中南半岛、南洋等地贩运香料,经天竺输往波斯中亚,甚至是地中海欧洲等地,汉代时香料其实是绕了一个圈,从中亚经西域运到中原。

“陛下可知,在南洋的干佗利国,胡椒产地的价格是多少吗?”

李世民对这个什么干佗利国,没有半点印象,秦琅主动的要来了纸笔,先在纸上中心位置画出了一个点。

“这是长安。”

然后画了黄河、长江,再划出了海岸线。

“陛下,这是广州,这就是钦州,这是安南交州,再往南便是林邑国,再往南是扶南国,再南便是南洋的群岛,南海中有几大巨岛,其中这个大岛便叫干佗利国,其俗与扶南、林邑略同,盛行大乘佛教,其地盛产槟榔、胡椒等。在干佗利国,胡椒很便宜,便宜到每石只要黄金二两!”

“每石黄金二两?”

李世民瞪大眼睛,在长安,秦琅八百石黄金卖了三十万贯钱,还有减价行贿之意,正常一斤估计得四贯以上,而如果是零售散卖,价格能卖到更高。

除了贵族,一般人谁吃的起胡椒?

扔一把进去,那都比羊肉还贵了。

黄金二两,也就值铜钱十六贯,而按先前秦琅的那笔交易,一石都卖出三百七十五贯钱了,翻了二十三倍半。

“这些该死的胡商,抢钱抢到朕头上了。”

“陛下,胡椒在港口其实没那么贵的。”

在港口,胡椒平均一斤也就是一贯左右,但在抽解征税之后,价格立马就贵了,再贩运到长安后,其实已经可能是几经转手,所以就翻了几倍。

“就算如此,那些胡商从那什么干佗利贩运过来,都已经涨价十倍了!”李世民很不满,这是来抢大唐的钱吗?以往他觉得瓷器茶叶丝绸这些东西,卖给胡商卖了个天价,大赚。想不到,自己其实反被胡人赚大了。

“其实胡商也没赚这么多,另外这钱也不是那么好赚的,虽然干佗利的产地胡椒确实是一石售黄金二两,但这些胡椒还得经过多道程序的加工,另外从干佗利运到大唐港口,这一路上可不容易,胡商们出来十条船,能有两三条到达大唐也算不错了。”

这还是如今从海上过来,若是以往商路,先运到扶南,再前往天竺,然后再到波斯,再到西域,再绕到大唐来,这一路几万里,可就更不容易了。

不过李世民不是那种吃亏的人,他脑子里现在只剩下了那一句话,胡椒产地一石才二两黄金。

“这个干佗利离大唐远吗?我们若组建水师舰队,能不能打过去?”

“陛下,很远,从交州港航行到干佗利,沿海岸航行大约得有一万两千里,实际航程要远的多。”

李世民捏着下巴,“一万多里,朕觉得并不远啊。”

秦琅心说,听起来当然不远,关键问题是出了交州港,一路上可就都是茫茫大海,沿海岸的林邑真腊等,那也都是完全陌生的敌国了。

“你既然知道的这么清楚,那你有没有考虑过组织商船前往干佗利采购胡椒?”李世民问。

“陛下,其实干佗利国人早把胡椒管控的很严,有专门的胡椒管理官员和衙门,他们会自己运送胡椒到各地贩卖,以赚取更高的利润,或换取他们所需要的货物。”

“我们直接运他们需要的茶叶丝绸瓷器这些过去跟他们交换胡椒,他们难道还不愿意?朕觉得可以一试。”

秦琅想不到皇帝这以贪财。

“陛下有没有想过一件事,胡椒这东西又不能当饭吃,仅是点调味料,也可以做点药用,所以以现在一年万石的量,其实完全是充足了。如果胡椒的量不断加大,那必然导致价格的不断下跌,总的来说,其实没什么变化的。”

如果把胡椒这玩意一年进口几百万石的,那到时就跟盐一样了,家家老百姓都用的起,就算跟盐一样专卖加税,可总收益其实没什么变化,却变相的把胡椒的税和利都压到了百姓头上了,这跟现在胡椒只是供给贵族官员有钱人,相当于一种变相的富人税,完全不一样了。

“一年一到两万石胡椒进口量,我们能把价格控制到每斤入港价在五百钱以下,税后在千钱以内。”

李世民想了想,心里默默的算了笔账,原来一斤胡椒入港价在一千多钱,朝廷抽解关税一次,然后香引再税一次,实际等于是十税其四,一斤胡椒起码要抽税五百钱。

如果按秦琅说的,胡椒进口量增到一年两三万石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贞观俗人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