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都市小说 > 贞观俗人 > 第951章 一片苦心

第951章 一片苦心(1/3)

上一章贞观俗人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笔下文学在线收听!
虎毒尚不食子。

况且在李世民的眼里,承乾并没有什么大逆不道的行为,只是有一点点叛逆,但这终究只是小问题。甚至在他看来,这个年纪的承乾,做了十年太子,其实做的已经够好了。

“三郎,要不你就留在长安,做长安行台的尚书令?”

秦琅却还是拒绝了。

眼下的承乾有点油盐不进的样子,这种时候说什么大道理其实都没什么用,秦琅这样的往日良师益友,可能这会便嫌弃了,总得让这年轻人碰碰墙摔摔跟头,得让他摔痛了,他才能明白一些道理,而不是让人跟他讲道理。

因此秦琅现在不想再掺合,而是在局外旁观就好。他仍然是支持太子的,也会帮太子去扫除一些障碍,只是现在想暂时跟承乾保持一些距离。

承乾觉得自己如今是个大人了,他不想再如小孩子一样被管束,也不再如从前那般听秦琅长孙无忌他们的教导,他开始有自己的想法,这是很正常的,青春期嘛。

说到底终究只是个十八岁的年轻人。

“臣奉旨经略岭南,如今也是关键时期,臣想有始有终,为圣人安定好岭南。不然等几年后,圣人开始对北方的二虏收网之时,总不能岭南还在乱糟糟的扯后腿!”

李世民看秦琅这般坚定的态度,皱眉。

“你不要总想着躲清闲,朕知道你人聪明,知道留下来辅佐承乾,可能会破坏你们以往的关系,可这坏人总不能就让朕一人来当?”

“陛下若舍不得让房公留下来辅佐,也得择一二德高望重之老臣留守,否则仅东宫张玄素、于志宁、李百药、褚遂良等人,根本镇不住太子。臣举荐杨恭仁、萧瑀、宇文士及、李靖、陈叔达、高士廉、李道宗等,这些皆大唐元老重臣,或是宗室长辈,若他们留守长安,辅佐太子,承乾不敢胡来。”

承乾以前就跟张玄素于志宁这些东宫官不太处的来,对这些官员也没多少尊敬,所以若让他们辅佐,只怕承乾更要成为脱缰的野马。

杨恭仁等都是致仕宰相,甚至有几个还是武德和贞观两朝宰相,萧瑀更是已经七拜七罢的牛人。

而李靖那也是军功着著,威望极高。

高士廉更是太子的娘舅公,李道宗也是太子的从叔父。

因此若是他们来留守,太子肯定不敢太乱来。而另一方面,这些元老,也多是致仕在家,所以拉出来再发挥一下余热,也是不错的。

甚至还能变相的把一些需要挪一挪的大臣,安排到西京行台。比如说王珪、杨师道。

“也罢。”

李世民仔细想了想,觉得秦琅现在不愿意留下来掺和,也算是明智之举,眼下强留他在京,若是弄的承乾跟秦琅反目,倒也不好,秦琅可是他精心挑选来辅佐承乾的,甚至将来留给承乾的首相人选。

这个关系还是得搞好的。

至于两京制度,特别是这西京留一套小朝廷,倒也挺新颖。其职能上其实没什么特别的,只是换上这名头后,就显得不一样了。

能突显出太子留守的意义,甚至可能打消一些人的胡乱猜疑,同时西京的三省六部等官职,也确实能用来安置元老等。

“西京留守行台,朕看可以不仅只是管长安和京兆府的事务,甚至可以把关陇地区都管了。”

这个关陇地区可是个很大的地理概念,具指关中和陇右,但是关中也分包不包朔方河套,陇右包不包河西和西域、青海了。

若是按以前的关陇概念,那就等于是潼关以西之地,尽皆归关陇了,那可就管的地方大了。

秦琅询问了下,李世民还真就有意把整个大关陇交给西京行台来管,就相当于是一个超级大的关陇大行台了。

不过秦琅还是觉得这步子太大了,“臣建议西京行台,还是只管关中地区,长安京畿以及朔方河套便够了,再大,就可能管不过来了。”

李世民想想,倒也有道理,若是把整个潼关以西皆归长安行台管,那就等于是大唐西北都划出去了,而那可是关键的地区啊。

“也是。”

关于西京行台的地位,君臣交流了一会意见,最后定下来,也就是相当于是中央三省六部的派出机构,西京三省六部诸司,直接归东宫统管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贞观俗人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