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历史小说 > 混在大明搞社团 > 第六三一章 先杀完这拨再说

第六三一章 先杀完这拨再说(2/3)

上一页混在大明搞社团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笔下文学在线收听!
是劳苦功高,所以在保留他的同时由王体乾以提督东厂坐镇北衙。 说白了就是监军。 “放心,干这个咱最拿手了,只要他没有汪文言的骨头,那就得乖乖地开口!” 许显纯狞笑着说道。 “你办事,我放心!” 杨信说道。 至于许显纯怎么折腾薛贞,这个他就没兴趣管了,老许的确已经成为干这个的专家,除了对上杨涟几个硬骨头失败过,剩下极少有他撬不开的口。杨涟三人其实也是因为后来不再管他们了,要按照锦衣卫目前手段真用上,说不定也就开口了。但既然皇帝已经铁了心要让他们三个在诏狱腐烂下去,那锦衣卫也就不管了,所以他们三人至今沉沦在诏狱深处。 尽管他们要保护的人其实已经多数都比他们先行一步了。 他们…… 他们实际上已经被遗忘。 话说汪文言后台的那些徽州士绅地都分了,资助他进京那个家伙被徽州事变时候的贫民抄家,然后他带着几个族人抵抗,最后也不知道被谁给打死了。 至于东林党更是成为历史。 话说东林书院这时候都被无锡县改成了中学。 杨信在江浙已经开始强制性义务教育,虽然这个词听上去挺夸张的,但其实花不了几个钱,主要是校舍什么的几乎不用投资,毕竟地方上有的是撤销的官衙。每个民兵营一座普及识字的小学,然后每个县一所中学,这个就不是义务了,属于有本事考了才能上的,每个布政使司辖区一所大学,但在南京额外一座,最终四座大学,这个就属于培养精英人才的了。 这样旧的官府办的书院,基本上都被改造成了中学。 私人书院就不关杨信的事了。 实际上也有不少。 “大王,您……” 许显纯欲言又止。 “咱们自己兄弟,不用什么大王,我知道你想说什么,但既然陛下暂时还没危险,那就先过几天,咱们先给陛下把这些狗东西清理干净。” 杨信拍了拍他肩膀说道。 “那以后如何?” 许显纯小心翼翼地说道。 “以后,以后我也不知道,但有一点你可以放心,有我在,兄弟们的富贵不会缺了,就算有什么意外,大不了去我那里,再说想来也到不了这一步,就算我和陛下回不到过去,陛下也不会动我的,更何况陛下也没有能力动我。” 杨信说道。 他当然明白许显纯的意思。 但他现在能说的也就是这些,实际上他也真没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野心。 明年下半年陕西就要开始大旱降临了,明末大规模造反的前奏就是明年夏天渭北的王二,他的造反正式拉开了这场乱世的序幕,也就还有半年多点安稳日子,这种时候他哪有兴趣搞别的。这一轮他就是想着救回天启,然后让皇帝陛下赶紧完善他的蒸汽机,这种东西对未来的粮食运输非常重要,运河上,长江上,湘江上一水明轮蒸汽船,那对于各地的粮食运输意味着什么就不用说了。 而他就是想趁机把天启的新政推行下去,使天启手中有足够的资金用于赈灾。 这是最重要的。 他负责提供粮食。 无论他的罐头,南方产粮区,海外商船队运输,总之他提供尽可能多的食物,天启用充裕的税收购买,然后最大限度解决饥荒,并且维持目前他的商业体系,在这期间从北方重灾区移民南下。 另外就是继续由天启以官方强制性推广地瓜。 九千岁一直在做。 每年他都会以天启的名义,在民间以赏赐方式,向那些旱田尤其是山岭薄田区的老百姓分发地瓜,而且逼着地方官当成考核政绩的标准,最终这时候整个北直隶,山东,基本上完成了地瓜推广。说到底九千岁和天启也没有什么都不做,他们也清楚真要是和杨信说的一样,那么地瓜是最有效的解决手段,今年夏天京城和北直隶各地的洪水,冀东的蝗灾,都检验了地瓜在饥荒中的优势。 总之目前来讲杨信的目的还仅限于帮天启完成改革。 当然,这也得看情况。 因为他不知道北方士绅会以何种方式反抗。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混在大明搞社团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