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人不善于挖土,什么劳作太累,甚至高尚麾下的塞外胡人都在吃苦受累地干这种脏活累活,而安禄山的嫡系人马就躲在大营之中喝酒吃肉睡大觉,也让高尚自己心里相当得不痛快……
最重要的,他也没有意识到这件事情的重要性。
说实话,他就是河北地出身的一个读书人而已,还是那种家里没钱没势、没有资格去行卷考进士的那种,本身对军旅之事能有多少认知?就算后来进入了幽州节度使府做推官,不得不对军旅事加深了解,能自己下功夫多读几本兵书,那就算了不得了……
说白了,在大唐这个时代,没有传承,纯靠自己琢磨,也就是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半吊子而已。
事实上,当初高尚自己读兵书读到“堆土为山”这种攻城方法的时候,也琢磨过这件事,为啥是土,为啥不能是木头,琢磨半天,没想通……不但没想通,还以一种“无知而无畏”的心态笑话过几次,觉得“古人不过如此而已”,用木头,或者说用木头和泥土的结合,多快?至于防火,高尚的理由,和“梁满斗”的理由一样,反正木头埋在土里,点都点不着……
所以,高尚在刚刚知道有人往土山里面掺木头,没说话,等梁满斗报告三天推进了十丈,还大为欣喜。
但是,他万万没有想到,过日子和两军对决,根本就是两码事!
过日子,谁会把油倒进土里,就为了点燃木中埋下的树杈子?
两军对决……
谢三郎就会!
不但会,还唯恐“油”的质量不好,用的军用火油,生怕数量不够,玩了命地往土里面灌……
一把火,烧了土山!
高尚为啥生那么大的气,一方面生气土山被毁,另外一方面,也是生自己的气,挺好的一条计策,就是因为没学明白,也没人提点他一句“防火”,最后落了这么一个结果,让他怎么跟安禄山交代啊?
其实,高尚想多了……
他还想跟安禄山交代呢……安禄山根本不想见他!
带着叛军的大小头目,站在帅帐之外,静静地看着几里地之外的土山,不,火山。
如今整个土山已经被谢三郎彻底点燃,足足四丈高的土山,整体燃烧起来,如同一只巨大的火炬一般,伫立在汜水关与叛军大营中间,不但阻挡住了安禄山进军的路线,也同时照亮了天地,昼夜不熄。
火山足足燃烧了三天,安禄山也带着人静静地看了三天。
第四天一早,大火才算熄灭。
叛军中又机灵的,尤其史思明,不等安禄山发话,就派人去探查。
“怎么样了?”
三天以来,安禄山第一次主动开口说话,声音嘶哑,却也听不出喜怒。
史思明一脸复杂,有失望有无奈,还夹杂了一丝尴尬。
“大火刚刚熄灭,余温尚高,暂时不方便登山探查……
三天大火,已经把泥土烧得有些板结了,据探查的士卒回报,很多地方烧得跟陶器一样,摸上去很硬,但是特别脆,一脚下去就是一个窟窿……
主要是土山中掩埋的木头太多了,盘根错节的,谢三郎不计投入地使用火油,把整座土山都浇透了,三天大火,泥土自然烧不坏,但是其中的木头,大部分都已经烧毁……
说白了,这土山如今看着虽高,但是里面全是空的,派人上山,说不定就会塌掉……”
史思明说到这里,也顿了一顿。
“或者,等土山的余温散尽,碰上一场大雨,恐怕自己也就塌了……”
安禄山听了,一阵无语,就这么背着身,望着已经烧得面目全非的土山,久久之后才轻轻出声。
“这么说,咱们想把攻城器具运送上山,也是不行了?人都上不去,更不用说大型器具了,恐怕刚刚到了山腰,整座山就塌了……”
“是……”史思明无奈,只得点头,他也没有想到,堆土为山,最后落下了这么一个结果。
却听得安禄山背着身一声轻笑,笑声中也说不好是快意还是无奈。
“其实就算是能上山,咱们也不能派人了……
汜水南侧的山岳之上,被谢三郎暗中放置了不少攻城弩,就算咱们能够派人上山,几轮攻城弩齐射,也必然损失惨重……
我说土山向汜水关推进的时候,谢三郎怎么不着急呢,纵然淮南军试图攻山阻拦,却也都是点到即止,只要咱们防备的人员发现,就立刻退回地道之中……
原来是在这等着我呢!
离城一里!
攻城弩能够一遍又一遍地清理土山,而咱们却还够不着汜水关……
这他么又是用射程欺负咱们啊……”
安禄山说道这里,缓缓转身,看着眼前的史思明,面色平静地说道:
“如果这么说的话,自从咱们开始堆土为山,不断向汜水关方向推进的时候,人家早就做好了应对措施,就等着咱们送上门去呢……嘿嘿,好一个阴狠的谢三郎!”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