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都市小说 > 智能工厂 > 第三百五十六章 卧龙饮恨

第三百五十六章 卧龙饮恨(3/3)

上一页智能工厂章节列表下一章
有声小说,笔下文学在线收听!


姜瑞元至此深以为是。

经过华联的入湘作战大战,以及后续的中原大战,还有东北张汉卿易帜,杨永泰为姜瑞元谋定的“削藩推恩”奇招终于取得全面胜利,使得他如愿以偿地登上了最高权力宝座。

逐鹿中原的游戏结束后,姜瑞元把目光投向了武装割据的红门领导下的各赤色根据地。他亲自坐镇南昌,对赣南、闽西的中央赤军根据地实施大规模的军事围剿。

已经担任姜瑞元幕僚的杨永泰,作为首席智囊也随同参与戎机。

姜瑞元建立的南昌大本营是一个集权的宝塔尖似的指挥机构,总揽党、政、军大权。每天各方汇总而来的件堆积如山,各种公盈案累牍。

杨永泰见状,便像清廷军机处的领班大臣一样,先阅览各种来,用10到100字概括要点,又拟定出上、中、下三个方案附于公之上,供姜瑞元选择。不仅减轻了姜瑞元的负担,而且还提供了许多军政大计,令对方大为满意。

苦心换来了回报。1932年,杨永泰又被姜瑞元任命为南昌行营秘书,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一时炙手可热。

当时党所有的重要军政电,都必须先经杨永泰过目,再由他作为“二传手”转递给姜瑞元定夺。甚至连一些军政要人来南昌面见总司令,都须经杨永泰定夺。

姜瑞元在“围剿”各苏区赤军时,常因收效甚微而迁怒部下,轻者处分,重者枪毙。杨永泰对姜瑞元常加劝解,有时还私自扣下一些判处死刑的“手令”,待姜瑞元怒气消后再加以挽救。

尽管如此,许多受害者仍怀疑是杨永泰挑唆姜瑞元所为,因而更加衔恨于他。

杨永泰百口莫辩,他宁愿自己受屈,也不让姜瑞元的尊严受损,可谓是恪尽人臣本分。有时,秘书陈方为了替杨永泰辩白,不得不出示姜瑞元的“手令”给军官们看,借以说明真相。

杨永泰得知后,严肃地对陈方说:“让他们恨我好了,中国没有杨某毫无关系,却不能没有委员,他是全国领袖,威望不可损伤,做幕僚就是要替官任劳任怨,而不能功则自居,过则推诿。”

对于杨永泰的忠诚,姜瑞元心知肚明。但他不想因为杨永泰而招致众多其他亲信的不满,因此当南昌党政军联合办事处成立后,姜瑞元便对杨永泰暗示,请他辞去秘书一职。

杨永泰不明就里,公然明确表示此时不可以离开委员左右。姜瑞元也只好让他继续留任。

??????

消息传回广州,华联内部也是一片愕然,对于杨永泰之死,一是觉得可惜,而是则有欣喜。此人一除,军就等于失去了大脑,平常之事倒还可以群策群力,但若遇机要大事,难免会有失着。

但姜瑞元的失误,与华联正是好事,自不必忧虑。

不过此不可,暗杀终不是正道,更是难免让人有着兔死狐悲之感。彼此或有政见不合,如果一味诉诸行刺等手段,未免太过下作,更会引发恐慌和不必要的死伤。

就算是以暗杀起家的党,现在内部也是收敛了许多,不会将这种手段用于台面人物的身上。

对于此次暗杀的势力背景,不仅政府在关注,钟泱也让周华彻查。不久之后,真相便逐渐浮出水面。

党内各种内部暗杀已经成为习惯,自汪兆铭被刺之后,在1935年12月24日有金陵政府外交部次唐有壬在寓所后门外被刺身亡。

而今政系“灵魂”、湖北省主席杨永泰在汉口江汉关码头遇刺身亡。这是此时震惊国内外的两次暗杀事件,对于是谁组织的这两次暗杀行动,一时莫衷一是。汪兆铭虽然被刺,但侥幸未死,所以无法与这两件刺杀案相比。

由于政系与系的明争暗斗为世人注目,因此,外界普遍都传闻是系所为。实际上,这两次成功的暗杀事件与系并无关系,而是一个存在时间很短,且行动的秘密小团体“中华青年抗日除奸团”之所为。

随着地宫情报人员调查工作的深入,党党国教育体制下衍生出来的许多类似的拥有狂热信仰的黑色地下组织,也不断出现在钟泱眼前。

第三百五十六章 卧龙饮恨

&am;lt;!-- 小 说章节内容结束--&am;gt;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智能工厂章节列表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