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都市小说 > 智能工厂 > 第四百零九章 二战爆发

第四百零九章 二战爆发(2/3)

上一页智能工厂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笔下文学在线收听!
即将国家的防御重心摆在了西线,防卫来自德国的军事威胁。

波兰的情势,牵涉到了整个欧洲,甚至是整个世界的政治局面。

1939年的8月26日,希特勒就试图阻止英国和法国干预在即将爆发的战争,甚至提出在未来将德军供大英帝国指挥。

谈判过程中希特勒相信西方盟国向德国宣战的可能性不大,并认为他们也在想办法摆脱先前对波兰的领土保证。希特勒同样单方面的认为英法两国将在德国征服波兰后,愿意重新进行谈判,最终将达成有利于德国的结果。

因此他要继续尝试分化西方盟国与波兰。在这期间由于时间逐渐接近可以保护波兰的秋雨季节,不能继续延迟下去,且希特勒了解一旦再改变入侵时间,行动就要再晚好几个月。

在充分的军事准备与政治动员下,仅仅是四个,波兰就被德国与苏俄瓜分。随后双方更是签订了苏的互不侵犯条约,而这也为德国转向西线攻打西欧各国埋下了伏笔。

让我们将视线转回太平洋的西岸,上海以东数百海里的海面上,华联与日本的海战已经进入尾声。

现在是1940年的2月12日,经过数天的激战,华军第1特混舰队最终是取得了全面的胜利。从战术上来说,华联一方的海军舰队损失微乎其微,仅沉没一艘驱逐舰和一艘补给舰,其余都是轻伤,只需回到军港内做简单的维修。

从战略层面来说,华军不仅制止了日本对上海的侵略,保护了东南沿海的安全,为大后方的工业生产提供了一个稳定平和的局面。更是让日本在西太平洋的海上霸主地位受到了极大的动摇。

日本第二舰队却几乎是全军尽墨,损失航空母舰3艘,水上飞机母舰1艘,巡洋舰10艘,驱逐舰12艘,舰载机125架,辅助舰19艘。

自第三舰队在上海被战略轰炸机歼灭以来,日本失去了第二支舰队,凭着他们国内的工业能力,日本海军很可能要到1941年8月才能恢复战力。

中国海域的大海战硝烟散尽,但它引起人们持久关注。不少军事专家对此战役研究不断,他们认为,这次海战为人类海战史翻开了新的一页。它不光是在海洋战争中,中国第一次阻止了日军前进的脚步,更重要,它开创了人类海战新纪元。

发生在这个海域内的航空母舰作战,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在双方视距之外作战,双方临战指挥员都在看不到对方军舰的情况下,任凭舰载机去攻击远距离目标。

它完全改变了有史以来,特别是现代海军诞生以来的海上作战样式。它宣告了制海权依赖巨舰大炮时代的结束,还召示制空权和制海权密不可分。

在过去的海洋战争开始时,海军中的大炮巨舰主义盛行,谁也没有意料新的海战样式将会出现。就连华联海军内部,兴建大型超级战列舰的呼声也是一直不断,就连两任元首都难以有效压制。

大家仍目不转睛地盯着威力巨大的战列舰,期待它巨炮的怒吼来一锤定音,决定胜负。但华联却没有发展超级战列舰的资本,因为列强一直在旁边进行封锁和监视,而且单纯以海军的训练情况来说,即使造出了战列舰,也无法与日本海军匹敌。

这也正是日本人发动海上作战的目的,妄图与海军来在中国再次打开局面。迫不得已之下,华联海军只好依赖航母进行海战,这本属无奈之举促使旧海战思维得到革新。

就是在这次海战中的那些航母上,仍可看到依赖舰炮取胜的思想体现,比如“金蛟”号航母上的大炮数量和威力就不亚于一艘重巡洋舰。

但是,虽然参战双方的航母及军舰上都大炮林立,可全都沉默着,未发一炮,海战就结束了。特别是航空母舰上大炮,绝大部分都成了摆设而且还是累赘。

日本人一开始就拥有了强大的战列舰和舰种齐全的舰队,不必像中国海军那样除了航空母舰别无选择。他们还有引以为自豪的先辈们甲午海战、对马海战中辉煌胜利的荣誉及海战经验。

他们不会意识到巨舰大炮的落伍及航母时代的到来。在以后的海战中,世界也将不断看到日本人盲目的骄横和守旧的自信,仍依赖巨舰大炮和轻视航母的作用将品尝到的苦果。

这场史无前例的海大战使所有人都认识到:威力再大的火炮,射程不过20英里,而航程再近的舰载机作战半径也达数百英里。这样,军舰上的大炮还有什么机会发射炮弹呢?

航空母舰之间的海战说明,开炮已成为不可能。

更何况,还有导弹这种决定未来世界格局的强大武器,已经在华联强大的电子工艺能力支持下,悄然登上了战争之王的宝座。

在工业时代,技术和产能才是决定战争胜负最为关键的因素,缺少这两点作为基础的国家,就只能是任人宰割。

而因为钟泱的介入,中国在科技方面已经开始逐渐取得领先的地位,现在唯一欠缺的是产能问题。而产能不仅和生产模式有关,更与中国国内的产业工人基数直接相关,华联现在最为紧缺的,就是合格的技术工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智能工厂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