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仙侠修真 > 我的系统不正经 > 第一千六百五十七章官古窑成重霁红,最难全美费良工

第一千六百五十七章官古窑成重霁红,最难全美费良工(2/2)

上一页我的系统不正经章节列表下一章
有声小说,笔下文学在线收听!
百万的就不少。

像是清康熙霁红釉橄榄瓶,尺寸只有三十厘米高,其成交价就达到280万。

康熙霁红色泽厚重,不甚均匀,釉边不齐;

到雍、乾时,呈色稳定,釉面有桔皮纹和棕眼;

边釉整齐,呈失透状,所以雍正、乾隆的霁红釉瓷器更贵。

陈文哲知道的这三朝的霁红釉瓷器,价格往往都在三五百万,其中超过千万的也有不少。

这其实是有原因的,就是因为霁红釉为做为一种高温釉,烧制技术要求太高。



特别是受窑内气氛影响较大,烧造出颜色纯正均匀者极为难得。

加之烧制材料短缺,宣德以后便日渐衰落,直至清康熙重新烧制成功,雍乾时又重达高峰。

以后历朝均有继续烧制,但品质终达不到前代水准。

故清代雍、乾两朝之祭红釉当属极品。

特别是清雍正官窑,在严格的制度下,烧造技术成熟。

这时用以陈设、赏玩的红釉品种中不乏佳器,多见盘、碗及玉壶春瓶等造型,器形独特的赏玩小器极少。

清中期《jdz陶歌》有云“官古窑成重霁红,最难全美费良工”。

画于乾隆三年左右的《陶冶图册》之“琢器造坯”一章对此记载尤为突出。

坯房前放置各式霁红釉瓷器多达十余种,可见当时烧造之盛。

本章已完成!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我的系统不正经章节列表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