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都市小说 > 逆天换明 > 第三百零八章 泛舟出征

第三百零八章 泛舟出征(2/3)

上一页逆天换明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笔下文学在线收听!
相隔数百里,却能使建奴陷入左右支拙的境地,这也将是东江军将来的主要战略。

毛文龙颇有深意地看着郭大靖,微笑道:“至于其它之利,就要你们自己琢磨,自己把握了。”

郭大靖心领神会,躬身称是,“多谢大帅,末将受教了。”

镇江如被攻克,将给建虏极大的震动。

这显示出东江军不仅擅长倚坚防御,更有攻城拔寨的能力。

那皇太极在绕道入关时会如何布置呢?可以预见,多半是要留下足够的兵力来守家,甚至会放弃不少边远的统治区。

而这样的布置,显而易见,对于“勤王”行动是极为有利的。留守的兵力多,绕道入关的人马自然就少,毛文龙和郭大靖就更有取胜的把握。

其实,攻打镇江还有一利,便是牵扯建奴的整个防线,为剃头辽人的逃出创造更好的条件。

人口是东江镇发展的瓶颈,在今年收复北金州之后已经显现出来。

尽管把各岛屿的很多百姓也迁徒到金州,依然显得不够,使得大规模扩充军队遇到了阻碍。

按照目前的人口数量,各协扩充至一万两千已经是极限。除非,能有大量的剃头辽人补充进来。

“大帅,此处风大,不如去码头房屋内坐着叙谈。”郭大靖主动提出建议,在得到同意后,骑在马上,向远处的车驾用力挥手。

两辆车驾停在一起,毛沈氏、藤野英、阿秀、蓉儿都下了车,在一起说着话。

“夫君让咱们回去呢!”藤野英很是不舍,也很是无奈地说道:“这么多将士在,咱们也别让人取笑他了。”

阿秀无声地叹了口气,望着那熟悉的背影越行越远。

毛沈氏挥了挥帕子,也不管毛文龙看没看见,只待毛文龙走远,便笑着对阿秀和藤野英说道:“那咱们回去吧!男人都这样,不想被人笑话儿女情长。”

阿秀和藤野英犹豫了一下,便点头答应,只有蓉儿闷闷不乐,嘟着小嘴,不时回头张望着已经走得很远很远的靖哥哥。

大船在海中行驶得很稳,正是那两艘夹板船,也是东江镇水师的旗舰。

郭大靖陪着毛文龙坐在舱室内,品着香茶,说着聊着,很多都是机密的事情。

“本帅已经派人送去手书,还有礼物,请袁督师帮助从哈喇沁部买马。”毛文龙放下茶碗,微笑着说道:“还请方正化也代为说项,不知能不能成?”

郭大靖说道:“这本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袁崇焕既在示好,应该能成。至少会弄来一批,多少不好说。”

毛文龙点了点头,说道:“袁督师在高台堡售粮与哈喇沁部,本帅本欲上奏,弹劾他市米资敌。但你既建议购马,便暂时压了下来。”

崇祯年间,喀喇沁部已与后金正式盟誓投靠,“凡遇出师期约,宜各踊跃争赴”。也就是说,把哈喇沁部称为敌人,一点也不过分。

相比于渔猎农耕的建奴,蒙古诸部的生产方式更加单一,抵御灾害的能力更差,饥荒也最先在蒙古诸部中爆发。

史载:夷地荒旱,粮食无资,人俱相食,且将为变。蒙古哈喇慎等部,室如悬磬,聚高台堡,哀求备至,乞请市粟。

袁崇焕见蒙古诸部如此可怜,善心大发,忘记了曾对东江镇的冷酷无情,立时给予了慷慨的帮助。

崇祯对此倒是表现出一定的睿智,下旨:“籍寇资盗,岂容听许?”

袁崇焕上奏皇帝的辩白,“人归我而不收,委以资敌,臣不敢也”,于是决意援助“臣以是招之来,许其关外高台堡通市度命,但只许布米易柴薪。”

袁督师的意思是:蒙古人来乞求活命,若是不资助,就投靠后金,成为我大明的敌人。所以,我卖给他们些米粮,让他们用柴禾来交换,挺划算。

这真是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给予走投无路的蒙古诸部以春天般的温暖。

但事实是,以前哈喇沁等部蒙古人就已经投靠后金,并不是现在卖不卖粮来决定的。

面对崇祯的下旨诘问阻止,袁督师还信誓旦旦地向崇祯保证:“蒙古各部首领,闻将市粟,指天立誓,不忘朝恩,宁愿以妻子为质,断不敢诱奴入犯蓟辽。”

崇祯皇帝再次下旨,态度有所缓和,强调不能无限制卖粮,要计口售米,够蒙古人吃的就行。

“西夷通虏,讥防紧要。奏内各夷市买于东,明是接应,何以制奴?着该督抚严行禁止!其招来属夷,其有饥困,查明部落多少,计口量许换米,不得卖与布帛米粮及夹带禁品。路将等官,倍加侦察,如有疏违,以通夷罪论处!

但皇帝的计口售米,被袁崇焕有意忽略了。

他忘记了运到宁远的军粮,需要付多大的代价,多少的损耗他也忘记了西北的民乱,正是因为粮食缺乏而起。

下圣旨,上奏申辩,再下旨,再申辩,来来回回便是数月时间。

袁大人等于卖了数月粮食,不说哈喇沁部转卖给建奴多少,他们存下的粮食,却已经足够给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逆天换明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