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拥立之事的,但总归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啊。>
这么一上来就说,太子殿下那里多少会觉得有些为难吧。>
果不其然,压力一瞬间就来到了太子李显坤这里。>
只见李显坤沉吟片刻,端起一杯酒微微抿了一口。>
场面一时间有些尴尬。>
沉默片刻之后,太子李显坤长叹一声道:“诸位所想又何尝不是孤所想呢?照理说为人臣者为人子者不该议论君上。可是父皇这一次确实是有些做的过了啊。孤身为东宫太子,这种时候理当要站出来,为社稷发声啊。”>
太子的这个表态让冯昊长松了一口气。>
他就怕太子一直不明确的表明心意,这样他们就会很难做。>
但是太子方才已经把话说的这么明白了,他们就可以放心大胆的行拥立之事了。>
冯昊跟郑介对视一眼,心中已是了悟。>
“太子殿下,如今国事衰微,还请殿下早登大宝,匡扶社稷。”>
既然要效忠那就干脆直接一些,不要整那些虚头巴脑的东西。>
冯昊毫不犹豫的率先发声。>
郑介闻言也道:“是啊太子殿下,大周立国数百年,不能就毁于这妖僧之手啊。还请太子殿下早登大宝,挽社稷于危难之际。”>
二人就像是商量好了一样一齐发声,着实是把李显坤给吓了一跳。>
不过惊讶之余李显坤心中还是美滋滋的。>
二人是什么身份?>
冯昊跟郑介一个是不良帅,一个是内侍监监正。>
二人手中掌握着整个长安的兵权。>
可以说只要获得了二人的拥戴和支持,太子就获得了半个长安的支持。>
李显坤虽然在外朝有很多支持者,但禁军一直没有办法打通。>
如今轻而易举的收服两员大将他如何能够不喜。>
“这...罢了罢了,为了江山社稷,孤就勉强为之吧。”>
照理说李显坤还得来一出三辞三让。但是此刻也没有外人,李显坤就不想再演一出戏了。>
他干脆利落的表明态度,等于也是给冯昊跟郑介吃上一颗定心丸。>
冯昊与郑介这下才算是真正松了一口气。>
太子能够这么想无疑是最好的。>
“殿下英明,实乃社稷之幸,宗庙之幸。”>
郑介先是拍了一记马屁,随后悠悠然道:“不过殿下,有一事臣一直不明,殿下既然有机会置齐王于死地,为何一直不动手?”>
既然已经是自己人了,郑介自然可以问一些隐晦的问题。>
太子李显坤也不遮掩,慨然道:“齐王那里一直都是孤的主要竞争对手。这点孤当然清楚。孤之所以没有出手置齐王于死地主要还是因为不想要引的父王猜忌。其实孤手中已经攥着齐王一系列的把柄,这些把柄如果抖出去,足够齐王死上十次八次的了。”>
太子这么说二人算是可以放心了。>
若是到了这个时候太子还在扯什么兄弟情义那就实在有些说不过去了。>
生在帝王之家有太多的身不由己,很多事情不能由着自己的性格去做。>
“殿下,齐王这一次就安排了许多线人在酒楼附近,要不要命人去把他们全部做掉。”>
冯昊做了一个抹脖子的手势。>
“不急,且看看他们能够掀起什么样的风浪。”>
李显坤的回答多少有些出人意料。>
“齐王想要置孤于死地取而代之,孤自然也会以牙还牙,以眼还眼。”>
太子原本温和的眼神中猛然闪过一抹厉色。>
“孤要确保一击必杀,只有在有确定把握的情况下孤才会出手。在此之前,孤不会贸然动手。因为一旦动手就意味着没有回头路了。”>
郑介这下是彻底听明白了。>
太子不是不想除掉齐王。>
作为大周皇位最主要竞争者和直接竞争对手,齐王对太子李显坤的威胁极大。>
只要李显坤抓住机会一定会下死手,将齐王打入十八层地狱,令其永世不得翻身。>
当然,太子所说的机会应该就是指政变。>
原来太子是想要借着政变的机会一石二鸟!>
太子不仅想要取代显隆帝还想要借着这个机会将齐王一党彻底铲除。>
斩草除根方能永除后患。>
好狠啊。>
当然,不狠的话怎么能够在太子之位坐这么久,不狠的话怎么能够有机会竞争皇位。>
这一切都是拼出来的。>
“太子殿下,我们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