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历史小说 > 走进不科学 > 第五百零一章《永乐大典》....现世!!!(中)

第五百零一章《永乐大典》....现世!!!(中)(3/4)

上一页走进不科学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笔下文学在线收听!
粗粗的黑色管道,分别同通入了三个钻洞内。

过了一会儿。

随着抽气泵的作用,钻洞中迅速涌出了水。

积水在压力设备的协助下被送上了地面,在经过防止文物被误吸的过滤网后,被排到了一处事先挖掘好的水塘内。

待经过净化处理,这些积水便会被排入就近的一条小河中。

看过华农兄弟视频的同学应该都知道。

抽水机这玩意儿你别看它出水量似乎很大,咕都咕都的贼强力。

但想要将一个普通鱼塘抽干净水,最少都需要好几个小时乃至大半天。

而永陵的后殿,某种意义上就是一个七米深的大型鱼塘。

所以后殿抽起水来虽然阵势很大,但着实也需要花不少时间。

按照翁同的介绍。

考古史上最接近后殿规模的抽水桉例,应该是梁庄王墓。

2001年4月的时候,荆门考古队对位于长滩镇大洪村的梁庄王墓进行了考古发掘。

梁庄王是明成祖朱棣的孙子,生于1411年,14岁被封为梁王。

封国在当时的湖广安陆州,18岁就任。

30岁的时候病逝,谥号庄王。

因为没有儿子,所以他在死后封国被除。

梁庄王除了死的早,他的陵墓也很特殊——他的墓室非但没有排水系统,还建在了可以见到地下水之处。

后世传闻是为了表达“不达黄泉不罢休”的想法,不过具体是真是假,就只有上辈子是梁庄王的同学才知道了。

当考古队打开地宫的时候,墓室内积水深达3米,比嘉靖地宫后殿的七米要浅一半。

但梁庄王地宫的占地面积却是后殿的两倍出头,因此墓室内积水的体积倒相差不多。

当时考古队用了10天时间才将积水抽干,随后在墓室内得到了巨大的收获:

随葬器5340余件,用金量达到16kg,用银量达到13kg,用玉量达到14kg,真的是富可敌国......

不过考古队当时使用的抽水机只有一台,动力上和目前张子昂他们配备的也有所差距。

因此嘉靖后殿的抽水虽然困难,但时间上倒也没漫长到十天之久。

待到第二天上午。

后殿内的积水便尽数被抽出了。

随积水一同抽出的还有三座小型的灯台,看起来应该是长期浸泡在积水中而被腐化的饰品。

在积水抽完后一个小时左右。

纵向铣挖机也正好将‘脖子’处的土层给优化到了最佳的机构。

“......”

见此情形。

后殿右边的空地上。

早已等候在此的张子昂看了眼身边一位面容普通的中年人,客气的对他做了个请的动作:

“黄师傅,接下来就拜托你了。”

黄师傅看起来似乎不善言谈,闻言只是木讷的点点头,便走到了一处操作台边坐了上去。

只见他飞快的在操作台上噼里啪啦的按了一会儿,输入了某些指令。

片刻不到。

嗞.......

一个被放置于后殿顶部、长宽高大概都在两米左右的黑色正方形设备内,忽然伸出了一条械臂。

这条械臂大概十几厘米粗细,同样是黑色,模样是个圆柱形,后粗前细。

只见械臂慢慢移动,最后伸展到了纵向铣挖机挖好的土层边缘。

接着很快。

前端闭合的金属封口“卡”的一下向两侧弹开,一个类似陀螺、下方接着根类似香烟的金属长条的设备慢慢探出。

又过了一会儿。

随着黄师傅某个键位的按下。

这个陀螺设备下方的长条中,忽然喷出了一段.....

水柱。

正常来说。

即便是高压水枪射出的水打到后殿的大理石结构上,也很难损害大理石分毫。

然而令人惊讶的是。

这道细小水柱在打到后殿的大理石‘脖颈’上后。

它竟然如同菜刀切豆腐一般,轻而易举的将大理石切出了一道深深小口!

见此情形。

无论是徐云还是张子昂、翁同,所有人的表情都很澹定。

毕竟这可是超高压水刀呢.....

超高压水刀,简称水刀,也叫作水切割。

它主要由高压泵、数控加工平台和喷射切割头组成,其中高压泵就是对水流进行加压的主要部分。

普通水经过高压泵后可以将水加压至4000bar,然后通过一个细小的、由红宝石或蓝宝石镶嵌在金属材料中制成的喷嘴喷出。

接着加入石榴石或者金刚砂作为磨料,混合组成的‘水刀’速度甚至可以达到可达6到8倍音速。

这种压力的水刀可以轻易切开各类石材或者钢板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走进不科学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