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都市小说 > 大汉之我成了千古一帝 > 第149章 神话破灭

第149章 神话破灭(3/3)

有声小说,笔下文学在线收听!
南阳,去协助沮授作战。同时尚书台正式要汉中王刘协来邺城面君,澄清这次出兵帮助皇甫嵩的缘由;谁都知道,这只是战争前必须走的步骤,不影响大军的调动。

荀攸和郭嘉的思路就是要争夺整个南阳地区,逼得刘表全力应付北面,引诱袁绍出兵;刘辩最后问了一下李儒的去向,才知道这家伙竟然老大老实地呆在高陵,留在郭汜军中的议郎侯祈替李儒做了这件事,张家的人交给李儒押回邺城,而张家的财产物资都进了郭汜的腰包。

刘辩纳闷:“还有这样的人?”

郭嘉笑道:“当然,他们不在乎,不过侯祈人品虽然不怎么样,但是比起跟随刘协进汉中的尚书冯硕、郭溥、侍中台崇、丁冲、御史中丞董芬、彭城相刘艾、冯翊韩斌、东郡太守杨众那些人,还是要强多了,最起码忠于朝廷。”

刘辩明白,郭嘉说出这么一大串人名字,就是在提醒自己,是不是要对这些名单上的人展开调查;刘辩摇摇头说:“刘协在这方面还是有一些影响力的,我很欣慰,一切等以后再说吧,现在只有一个任务,就是南下。”

郭嘉含笑点点头,刘辩虽然不是一个睚眦必报的人,但是气量绝对没有表现出来的那么大,尤其是对于那些二五仔,刘辩就是利用;刘辩的这个态度,正说明这些人还是有一定的利用价值。

郑泰接到邺城的公文便明白了一切,正好车骑将军卢植要回邺城,在送别卢植的宴会上,郑泰问了一个问题:“皇上请大人回去,是不是对公孙瓒不放心?听说公孙瓒的三个结拜兄弟在为公孙瓒筹集军费粮草。”

卢植愕然,随后哈哈笑道:“我那个学生公孙瓒是不是好人不知道,也不用知道。我只知道,他那三个兄弟都是商人,做不了供应大军的事,或许只有皇上有这个本事,能给他解决军需问题,这就足够了。”

说起军需,郑泰有种胸口被巨石压着的沉闷,洛阳的军队能够发展成眼下规模,郑泰付出了诸多心血,可是在当初潼关一战出现那么多细作,要不是卢植预先调动了刘备的骑兵,战局还不知道朝哪个方向发展。后面简雍在司隶地区大开杀戒,足足杀了两百多人,让司隶地区的豪门大户再也不愿意支持邺城。

这就导致了一个结果,司隶地区扩展到河南、河内、河东、弘农、华阴、荥阳六郡,人口在迅速增长,很多被董卓迁去长安的人都回到了洛阳;但是郑泰所面临的军费负担不但没有减轻,反而因为豫州、关中等地不断的战争变得更加紧张起来。

这就给郑泰出了一个天大的难题,他是一个有底线的人,不愿搜刮那些可以给他带来钱的门路,也不能让手下的军队四处抢掠;只是洛阳百废待兴,郑泰自己又拿不出那么多钱来,已经没有出什么好办法。

这个窘境被尚书台知道,荀彧代表尚书台给郑泰来信,也就是说,可以调拨粮草物资,但是司隶地区的税收要全部由邺城来安排,就是交给转运司处理。自从邺城在东面依靠收服的黄巾军撑起盐田,又实际上控制了河东地区,基本上垄断了北方的食盐,邺城的财政迅速好转;加上河北今年粮食丰收,荀彧有信心稳住司隶地区。

但这让郑泰很为难,一旦税收归了邺城,自己的话语权就会大大缩小,很可能对很多事情就无法做主,活着无法阻拦。郑泰很清楚,要不是他拦着,崔均、简雍早就想在司隶地区整肃一番了,要是自己这个司隶校尉不管这些,郑泰能料到,司隶地区的那些豪门势力,会在肉眼可见的程度下迅速消失,这是郑泰不愿看见的局面,那些豪门终究是郑家的世交,也是郑泰的支持者。

郑泰也明白尚书台和太尉张温很不满,只是邺城一直缺乏一个可以介入的借口,但是郑泰还是希望能够有一个稳妥的方式,才趁着今天的机会问起这方面的事,谁曾想卢植这么洒脱,连自己学生公孙瓒的事都看得风轻云淡,答的如此文不对题。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