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都市小说 > 大汉之我成了千古一帝 > 第92章 两虎相争

第92章 两虎相争(3/3)

有声小说,笔下文学在线收听!
自出马,用刘辩的方便反复咨询。

荀彧发现,刘辩写的大部分是有用的,就连那些盐商和老盐工都啧啧称赞,认为是一个懂行的人写的。只是在盐的提炼上面,没有人猜到刘辩的意思,荀彧只能带着两个最有经验的老盐工去找刘辩,刘辩想了半天说:“书中说晒盐无需什么特殊的知识。”

大海对于海盐,还是最原始的制取方法煮海为盐,用盘为煎,用锅为煮;晒盐,其实就是让人疑惑的地方,一个老盐工嗫嚅着说:“皇上的意思小人能猜到大概,就是在气候温和,太阳光强的地区选择大片平坦的海边滩涂,构建盐田。其他的细节小人都能理解,哪怕没见过,估计也能琢磨出来,可是盐田怎么弄?”

这一点刘辩倒是有心得:“我在纸上写了,蒸发池和结晶池,其实都是日晒,太阳越烈越好;最后出盐的不是平台,应该是七到九级的晒台,一层层让结晶的粗盐留在晒台上。”

老盐工一拍腿:“我明白了,那么多的海水一下子是晒不干的,每次把快干的卤水单晒,才能晒出盐巴来。”

荀彧微微一笑,这件事总算有眉目了。

邺城的人在议论,冀州的人在议论,身为当事人,甄逸明白自己遇到了人生最难过的坎了,推荐自己给刘辩的田丰投奔了袁绍,好在自己有韩猛这个后手,刘辩对自己还是礼遇有加,甚至几次让刘子惠暗示自己,可以加官。只是自己谨慎,始终游离在刘辩的圈子外,周旋于各方势力。

可是这次面对盐商的风波,刘辩点了名,用脚趾头想也明白,只要拒绝刘辩好意的人,必定会被刘辩打入异册,少年雄主,风头正劲,谁也不知道会不会有雷霆之怒。

换作一个月前,甄逸还未必相信刘辩的厉害,但是于毒和鲜于辅的下场,让甄逸心惊,那可真正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陶升、田畴、楼难只因为没做殊死搏斗,哪怕临阵投降,依旧活得好好;而于毒在逃跑的途中,还是被牵招紧追不舍,最后丢掉了苦心经验的大寨,失去了在冀州的立足之地。

至于鲜于辅家就更惨,公孙瓒直接将鲜于辅家的家财全部充公,奴仆家人全部流放,听说光流放到辽西的就有两千多人。甄家可是比鲜于辅更肥的一只羊,甄逸要是不担心才是假的,可是甄逸不敢有所行动。

生意场上没有朋友,高家和公孙瓒更不是甄逸的朋友,就意味着三人结不成联盟,甄逸正在犹豫地时候,高家来人,是高家的三爷高怀亮,因为二爷早死,高怀亮实际上是高家的第二实权人物。

高怀亮来,就是借着高干的由头,把两家说成亲戚,希望高家与甄家能携手同行,把冀州人的厉害显示出来。甄逸苦笑,这又是一个要自己站队的,殊不知这是自己最为难也最讨厌的地方;高怀亮仿佛丝毫没有察觉,还在自说自话:“乐何当就是公孙瓒的一条狗,要不是刘辩瞎了眼,把渤海郡交给公孙瓒,怎么会出现这样的事。”

高怀亮这是明显地颠倒黑白,要不是公孙瓒大破黄巾军,将黄巾军赶回了青州,现在的渤海郡十有八九已经是黄巾军的天下;甄逸不想替什么人辩驳,尴尬地问道:“高延怎么想的?”

高怀亮得意地一笑说:“我就知道甄家主你有见识,我大哥的意思就是,继续提高盐价,一直到邺城受不了,答应我们将公孙范和乐何当赶走。甄家主你什么都不用做,只需要在旁边看好戏就行了。”

“那么,皇上那边?”甄逸的心都悬了起来;高怀亮哼了一声说:“一个小孩,算得了什么,我们就是要表明立场,学一学江南的魏朗。”

不吉利,甄逸在心中连啐几口,魏朗为了不应召自杀了,自己一个生意人,要是这样的话,那还做什么生意?高怀亮的脑子一定坏掉了,甄逸心中冒出一个可怕的念头,高延是不是故意要高怀亮来迷惑自己?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