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几乎话就给刘景浊整服了。>
他问了句:「大师喝酒不?」>
和尚走去屋内,取出来了一只碗,微笑道:「正好渴了。」>
两人就这么稀里糊涂坐下,和尚碗中喝酒,青年酒葫芦喝酒。>
几碗酒下去,早不是一只酒葫芦装得下,和尚见着了也不诧异,但刘景浊仔仔细细看了好几遍,这的确就是个七十余岁的凡俗僧人而已。>
老和尚主动问道:「施主在找什么?」>
刘景浊笑着点头:「大师慧眼,我在找我。」>
和尚摇头一笑,自己拿起刘景浊的酒葫芦,把酒碗填满,随后放下酒葫芦,将碗推到刘景浊面前。>
「施主低头。」>
刘景浊缓缓低头,久未见我,忽然愣住。>
青年笑道:「年近五十,头一次须长至此。」>
老和尚笑问道:「可是施主?」>
刘景浊又灌一口酒,轻声道:「像是。」>
和尚摇了摇头,拉回酒碗一饮而尽,再倒满,这才问了句:「看施主模样,读书不少,那施主对如来二字如何看待?」>
刘景浊摇头道:「实话伤人,还是不说了。」>
结果和尚扭头朝着里面说道:「如来别听。」>
刘景浊哈哈一笑,服了眼前和尚了。>
他开口道:「如来,像是来了。」>
和尚再次将酒碗推过去,微笑道:「施主低头再看。」>
刘景浊便再低头,分明没什么区别,但感觉却不一样了。>
和尚这才说道:「如来像是来了,实则没来,故碗中无他。施主找自己,碗中人像你,你觉得不是,但你来了。」>
和尚再问一句:「施主读过佛经没有?」>
刘景浊抬起头,答道:「浅翻过几页,一知半解。」>
和尚微笑道:「古镜当台,佛来佛现,人来人现。施主不站下,去哪儿找自己?难不成要留下剃度?」>
刘景浊赶忙摆手:「可不敢。」>
老和尚笑了笑,起身指着远处厢房,轻声道:「歇息一晚吧,人站下歇一歇,驴也歇一歇。」>
老和尚一张床铺,邋遢青年一张床铺,两人头对头睡。>
只是刘景浊始终难以睡下,还在不断回想方才对话。>
半个时辰之后,老和尚忽然起身,走去桌前拿起木槌,不敲木鱼敲人头。>
当头一棒,刘景浊一愣。>
再落一棒,青年人脑中一片空白。>
三棒落下,和尚问道:「施主方才在想什么?」>
刘景浊开口道:「不知道。」>
和尚点点头,「那就睡觉。」>
不知道,不知道。>
想着想着,青年人已经沉沉睡下。>
片刻后,一梦忽来。>
是和尚牵驴,青年在驴背,双方都无言语。>
也不知过去多久,总之千山万水都在脚下,一路飞雪开道,无人阻拦。>
直到梦中天明,和尚这才问了句:「诚意正心、道法自然,与你我对谈,有什么区别?」>
青年摇了摇头,「无甚区别。」>
还是又问:「那何相同?」>
青年脱口而出:「也无相同。」>
和尚抬头,「哦?」>
青年笑着说道:「先不想能如何,看想不想。」>
和尚笑着松开缰绳,轻声道:「找到了吗?」>
青年说了句大话:「不找了,得道了。」>
话音刚落,刘景浊猛地睁开眼睛。>
人尚在驴背,驴却在初雪城了。>
刘景浊笑着摇了摇头,跳下驴背,天尚未放亮。>
走到栖客山下,再看那山门悬挂的两句话,好像不一样了。>
「山中无雅客,皆是俗世人。」>
将毛驴绑在从前杨老汉待的门房前,忽然就想起当年两人对话。>
有人问:「三年山巅客,两年扫雪人,少年已非少年,锐气依旧否?」>
有人答:「上山登楼,从前在他人肩头,此后是自己。少年依旧,落剑依然干脆。」>
刘景浊呢喃道:「食言了,我又来了。」>
锐气依旧否,不知道,看想不想了。>
落剑干脆否,不知道,看想不想了。>
青年人拿起扫把,从脚边起,扫雪上山。>
结果才走了几步,有人便扛着扫把狂奔而来。>
年轻学子嘟囔道:「我都起这么早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