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都市小说 > 隆万盛世 > 808有人走,有人来

808有人走,有人来(2/3)

上一页隆万盛世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笔下文学在线收听!


摇摇头,放下车帘。

车里人自然就是前往京城做掮客,游说朝堂官员为高拱复职做准备的邵大侠卲方。

坐了这么久的车早就有些不奈,对着前面架车车夫问道:“距离京城还有多远?”

“回邵老爷,至多还有五里地,马上就到了。”

车门侧头对着后面答道。

“怎么还有五里,都走了这么久,先前也说不远了,只有几里路程。”

卲方这会儿心情有些烦躁,刚来京城就看到囚车,总让他有种不好的感觉,语气很是不善。

“快了快了,过前面凉亭,再走一会儿就能看到京师城,吁.”

就在此时,马车夫或许是因为注意力转到后面对话上,差点没控制好马车,让马车一阵摇晃。

“怎么回事儿?”

卲方在马车上一阵摇晃坐不安稳,急忙开口问道。

“吁,吁”

不过马车夫却没有答话,而是专心在控制马车,似乎是规让什么。

等了片刻,马车行驶平稳起来后,车夫才开口说道:“邵老爷,刚才有几顶大轿从道旁出来,差点和咱们的马车撞上。”

“大轿,什么大轿,这么没有规矩。”

卲方听到来龙去脉,心情本就不好,嘴里随口就说道。

“邵老爷,那几乘大轿可不一般,绝对是朝中大官的轿子,可都是八抬大轿。”

那车夫是卲方在通州码头雇佣的,来京城自然不能坐马车,一般都是坐船顺着大运河北上到达通州码头,下船后再雇车轿进京城。

明朝的交通工具主要是车、船、轿,当然也有靠畜力,那就是骑马或者驴。

而在这些交通工具中,轿子无疑是其中最高级的一种交通工具。

和马车等其他交通工具相比较,轿子速度虽然慢,但是它乘坐起来平缓舒服,便于在狭小曲折的小路、山道上面行走。

还有就是轿子需要轿夫来抬,可以显示出乘坐者的尊贵。

被别人伺候,才能显示出坐轿者的高大上。

在唐朝之前,坐轿子的大多是皇室女性和老弱官员。

从宋朝开始,轿子就广泛流行开来,于是就出现了关于轿子的各种等级制度。

其中官轿的规格,抬轿的人数,都有严格的限制。

“轿”的名称就起源于宋代,在此之前通称“肩舆”。

到了明朝,轿子的种类也基本固定下来。

比如有两人抬轿子一般就被称为便轿,四人抬则是小轿,而需要八人抬的轿子才被称呼为大轿,之上还有十六抬的轿子,那地位更是非凡,因为这个人只能是皇帝,即便是亲王都不允许。

至于传说中张居正三十二人抬的轿子是否真实存在,也是值得考究。

有关张居正乘坐三十二人抬轿子的记载最早见于同时代史学家王世贞的《嘉靖以来首辅传》中的记载。

“居正所坐步舆,则真定守钱普所创以供奉者。

前为重轩,后为寝室,以便偃息。

傍翼两庑,庑各一童子立,而左右侍为挥箑炷香,凡用卒三十二舁之。”

在礼治森严的明朝,如果张居正乘坐三十二人抬的轿子,不可能没有言官参奏他的记录,言官在历史上可谓“疯狗”一样的存在。

实际上即便是张居正权势滔天的时期,他完全掌控都察院,可科道言官依旧不时上奏弹劾于他,即便知道这样的奏疏送到万历皇帝面前也是无济于事,皇帝根本就不会因此处置张居正。

但在张居正乘坐三十二人抬大轿这件事儿上,历史上却找不到任何言官参奏他的记录,直到张居正倒台以后,也未有一点言官参他的记录,这是极不合理的。

要知道,张居正倒台后,朝廷上下官员可是拼命罗织罪名攻讦他,若张居正真坐过三十二人抬大轿回乡,那些官员是绝对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张居正的罪名必然也会增加这逾制乘轿的一条。

那时候,只要能找到张居正一条罪状,并得到确认,弹劾者大多会得到皇帝垂青,进而获得升迁的机会。

由此可见,张居正坐三十二人抬大轿是子虚乌有的事儿,皇帝也不过十六人抬。

至于王世贞为什么要污名张居正,那自然是他们二人有仇。

王世贞的官就是张居正罢免的,所以他对张居正的叙述值得考究。

细说起来,王世贞和张居正还是同年,都是嘉靖二十六年的进士。

当然,在礼法森严的古代,民间也是可以使用“八抬大轿”的,不过需要用在迎亲这样重大场合上。

八人抬大花轿,装饰华丽,用来烘托出喜庆的气氛,官府也不会因此认为逾制。

那马车夫口中的大轿,自然就是陈以勤、殷士谵和魏广德所乘坐的轿子。

要是那马车夫一个不慎发生交通事故,说不得他们就有机会提前见上一面了。

不过即便见面,魏广德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隆万盛世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