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都市小说 > 北宋大法官 > 第641章 鸡生蛋,蛋生鸡

第641章 鸡生蛋,蛋生鸡(3/5)

上一页北宋大法官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笔下文学在线收听!
刚刚即位的他,可是有着莫大得帮助,因为这能巩固他帝位和权威。

如今这才高呼一句圣明,你们就开始了。

真是太不给面子了。

果不其然,吕惠卿立刻反驳道:“赵相此言差矣,不错,青苗法的确让不少百姓背上债务,但相对而言,比以前那些借高利贷的百姓,债务可是少很多,负担也要减轻不少,至少是他们是能够还上,此乃好事,而非坏事。难道没有青苗钱,他们就不会借贷了吗?”

“这可真说不定。”

刘述立刻站出来道:“青苗法同样也在河中府执行,可是当地并无多少百姓去借这青苗钱,只因当地官府还给百姓提供许多生计,让他们能够赚钱度过这青黄不接,同时皇庭还再三告诉百姓,相比起高利贷,青苗钱的利息虽少,但终须要还的,须得谨慎。

反观京东东路的官员为求获得更多利息,则是鼓励当地百姓借钱,甚至不惜让当地富户来分摊,让许多本不需要借钱的富户来借青苗钱。

然而,即便如此,这河中府的财政增长也是远胜过于整个京东东路,足见高下。”

赵顼听罢,不禁问道:“是吗?”

吕公著立刻道:“回禀陛下,确实如此,河中府财政一共增长两百余万贯,而整个京东东路的财政只是增长三十余万贯,其中主要是因为青苗法,当然,这只是算了一期,若是根据两期来算,一年的话,大致在六七十万贯。”

赵顼震惊道:“差这么多吗?”

不得不说,这皇帝也是一个纯纯的演技派啊。

文彦博站出来道:“官家,这河中府财政能有如此多的增长,盖因公检法,而非是因为青苗法,因为青苗法在京东东路的执行方式,在河中府就是绝对禁止的,由此可见一斑。”

“文公言之有理。”

赵抃又补充道:“河中府与京东东路同时都执行免役法和青苗法,但为何京东东路一路财政的增长不及河中府一府,差别就只在于河中府是有公检法的,而京东东路并没有。”

顿时有不少大臣,站出来,表示附议。

这是目前保守派一直强调得观点,他们认为朝廷不应该话那么多精力去推行新政,而应该集中精力推行公检法,这才是国家的出路。

吕惠卿笑呵呵道:“赵相真是两耳不闻窗外事啊!”

赵抃斜目看向他,“你此话何意?”

吕惠卿道:“但凡仔细看过河中府账目的人,都不会认为这是公检法的功劳,白纸黑字,这些功劳显然都是属于新法,相反,还是新法成全了公检法。”

此话一出,不单单是保守派,就连革新派的许多官员也都傻眼了。

这是什么意思?

不是说好比两地财政吗?

“你胡说八道。”

刘述立刻站出来。

吕惠卿道:“陛下在上,吕某人又怎敢胡说八道。”

赵顼也是颇感好奇地问道:“吕校勘,你方才那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吕惠卿道:“陛下,这公检法只管司法,又不管财政的,财政增长与公检法有何关系?”

赵顼一愣,神情略显困惑。

是呀!

司法改革跟财政有什么关系。

文彦博当即反驳道:“谁说没有关系,公检法给河中府带去安定,打击贪污腐败,为百姓伸冤,让百姓生活无忧,同时又颁布了契约法则,促进商业发展,这些都是税入增多的原因。”

吕惠卿一脸不屑道:“文公说得非常在理,但关键不在于公检法,而是在于财政,这就是我为何说,是新法成全了公检法。”

文彦博眉头一皱,“你凭何这么说?”

吕惠卿突然看向吕公著,“计相,你方才所言,只是有关河中府财政的增加,可并没有说支出,但不知河中府去年支出如何?”

吕公著稍显迟疑了下,“河中府去年支出也是增加了不少,大概在三十万贯左右,但扣除这些支出,河中府财政还是增加了两百余贯。”

吕惠卿又问道:“那么这些多出来的支出,都是用在什么地方?”

吕公著犹豫一会儿,道:“大半都是用于公检法。”

吕惠卿笑道:“数千个皇家警察和辅警,上百个检察员,以及数十个见习助审,这可都是以前官府所不具备的,以前官府查案最多也就是十几个衙差,一个仵作,最多还加上一些巡逻的士兵。

而他们所得酬劳,可是远不及一个检察院的支出,更是比不了整个公检法,有道是,这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若是给以前的官府这么多人才,这么大的财政支持,我相信同样也能够给河中府带去安定,促进商业发展,等等。”

刘述道:“吕校勘此言才是本末倒置,不错,公检法的确会增加财政支出,但却能带来几百万贯的财政增加,相比起来,那一点点支出,又何足挂齿啊!”

吕惠卿不理会他,继续向吕公著问道:“敢问计相,财政所增加的收入,又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北宋大法官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