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都市小说 > 北宋大法官 > 第645章 三年之期已到

第645章 三年之期已到(3/5)

上一页北宋大法官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笔下文学在线收听!
又能否成功,也都犹未可知,这都与你息息相关,怎就无关紧要。”

张斐点点头道:“但是规则我都已经定下,大家按规矩办事就行。关键在于,河中府的财政,肯定是会稳步上涨的,这能够让很多复杂的问题,变得更加简单。

就好比说去年收税,许多商人都是如实交税,不是他们愿意缴,而是他们认为今年能够赚得更多,就不愿意因小失大,如果要出问题,也应该是等到财政停止增长后,现在我待在这里,反而没啥事可干。”

钱袋子变得愈发充实,没有人会在意那磕磕碰碰,反之,你就是走在大路上,就会嫌这路不平。

只有钱包才能决定人生态度。

元绛稍稍点头,又问道:“那你走之后,我们又该跟谁交涉?”

“蔡京!”

张斐道:“我已经传信京兆府,让蔡京立刻回来一趟。”

元绛皱眉道:“此人信得过否?”

张斐笑道:“元学士只需要与他商量怎么解决问题,而不用与之交心。”

元绛道:“他要是透露出去,那怎么办?”

张斐道:“此一时,彼一时。以前你我都难,都未站稳脚跟,这商量事情,自然是要偷偷摸摸,但如今不同,如今局势一片大好,变得大家都有所顾忌,谁也不愿意这么好的政绩从手中白白溜走,且规矩都已经定下,到时元学士为了政绩,去跟蔡京商量,或者蔡京跑来跟你商量,这都无可厚非。”

“有道理!有道理啊!”

元绛笑着点点头,“你小子年纪轻轻,看得却比谁都透彻,你到底拜得哪家名师。”

张斐张口就来:“这当然是跟我岳父大人学得,司马学士能教我这些吗。”

元绛呵呵道:“下回我见到许仲途,我就这么跟他说。”

张斐赶忙道:“元学士,你可不能出卖我啊!”

很快,张斐要回京的消息,在河中府传开来。

立刻引发恐慌。

河中府的百姓,似乎都不能接受没有张斐的河中府。

许多大富商也都纷纷上门,询问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当下人人都坚信人走政息,因为已经发生过无数回,换个好官上来,大家轻松一阵子,下回换个庸官来,就只能受苦。

张斐迫于无奈,只能在法报上解释,自己并不是调走,只是回去,跟立法会解释一下自己在河中府判例,自己还是陕西路的大庭长,到时还是会回来的,大家可以理解为回家探亲。

百姓想想也对,张庭长一直都待在河中府,没有回去过,也该回去探探亲。

这当然是谎话,只不过是为了安抚河中府的百姓,虽然圣旨上也是这么说的,但是张斐心里也清楚,他此番回去,不可能马上就回来,但是他相信,很快河中府的百姓就会习惯于没有张斐的公检法。

然而,有趣的是,那些乡绅也慌得要命,因为公检法已经是既定的事实,目前是看不到废除的可能性。基于这一点,他们认为张斐是有利于推动乡村自治,如果换个人上来,他们还能否接受《蓝田乡约》,那就不好说,假如换了支持新政的人,这事可能就要黄。

故此,他们赶紧上门,递上《蓝田乡约》。

就如大狗他们的预料一样,几乎所有乡村都陆续接受《蓝田乡约》,张斐信守承诺,一一答应。

在通过皇庭的备案,《蓝田乡约》便正式得到合法地位。

唯一没有接受的几个乡村,其实都在盐池边上,这些乡村都不以农耕为主,而是以商业为主,他们更喜欢公检法直接管理。

由此可见,这《蓝田乡约》主要还是针对农耕,而并不适合唯利是图的商人。

所以,很多投身于商业的百姓,干脆将田卖了,就直接搬去城里,毕竟礼教约束太多,他们都更喜欢公检法的,而且住在乡里,要不接受乡约,虽然乡约明确表示,这是他们的自由,但肯定也会受到排挤的。

至此,河中府终于奠定了拥有公检法的全新政治格局。

之前只是政法分离,但是没有相应的规则,来规范律法和乡法,但这可不是一个城市工业化的年代,乡村才是根本所在,处理不好这个事,公检法制度就不算是真正的立足。

在处理完此事后,张斐还是没有急着离开,而是等着蔡京回来。

“听说老师要回京了。”

急急赶回来的蔡京见到张斐,都顾不得行礼,就气喘吁吁地问道。

张斐点点头。

蔡京问道:“是出了什么事?”

这真是太突然了,而如今他的仕途,已经给张斐绑定在一块,他能不紧张吗。

张斐也不相瞒他,道:“目前尚不清楚,还得等回去后才知道,但你要记住,对于我们而言,陕西路是至关重要,陕西路的政绩,就是对我们,对公检法最大的支持。”

蔡京点点头道:“老师请放心,学生定当竭尽全力。”

“我当然相信你。”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北宋大法官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