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都市小说 > 北宋大法官 > 第687章 树欲静而风不止

第687章 树欲静而风不止(3/5)

上一页北宋大法官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笔下文学在线收听!
务司自己账房严重不足,目前只能维持计算免役税,做不到计算所有的税务,现在扩招也来不及了。

同时三司勾院那边效率太慢,而且账目时常出纰漏,根本就无法满足公检法制度,这只能找事务所合作。

关键这税务司是隶属户部,而户部早就被三司架空,虽然最终的税钱是要交给三司,但三司是无权管辖税务司。

司马光也特地去调查一番,结果还真是如张斐所言,效率慢的惊人,是根本满不足不了税务司的制度。

不但如此,这事也在民间引发热议。

新闻报上又出文章,解释其中原因,大家这才知道,官府竟然还不如一个作坊。

随后张斐又拿出王安石的文章,是左一篇,右一篇,只字不提事业法,但都在暗示读书人的就业困难,以及赴考的艰辛,并且还拿出柳青为例,又提出这些学问能否帮助读书人、考生解决生计困难。

事实也如此,现在账房的工钱,比之前涨了一两倍之多。

民间、朝中都议论纷纷,这当然也“惊动”了皇帝赵顼。

垂拱殿。

李禾率先站出来,将与税务司合作的理由告知赵顼。

赵顼听罢,顿时绝不可思议,道:“这这是真的吗?”

群臣沉默。

暗示皇帝,这是真的。

邓绾站出来道:“这其实都怪汴京律师事务所,据说他们事务所花高价,将许多官署的文吏都给请到事务所去了。”

司马光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是没有办法的事。”

吕惠卿立刻反驳道:“如今朝廷负担这么重,哪里还有钱增发那些文吏的工钱,依我之见,他们是诚心的,长此下去,将来国家财政都得依附他们商人,可如何是好啊!”

司马光也觉得这确实也不妥。

赵顼忧虑道:“这可如何是好,如今商人给的工钱,比朝廷给的都多,但是朝廷目前本就背负着冗官之重,也难以增发俸禄。”

裴文立刻道:“陛下,事务所的东主就是张检控,他身为朝廷官员,竟然与朝廷作对,如此不忠之臣,朝廷应该给予其惩罚。”

许遵立刻道:“何谓不忠?朝中大臣做买卖的还少吗?可是他们有为此交过税吗?如果他们都有缴足税,那朝廷就有钱给那些文吏增发工钱。

而事务所每年至少缴纳数千贯税,也没有做过违法之事,朝廷也没有规定,不能高价雇人,那些文吏可都是自己去的。”

裴文见许遵抖这事出来,倒也不敢与之争论,人家是为女婿争,不要命的那种,犯不着跟他拼。

王安石突然站出来道:“其实这事并不难解决。”

赵顼忙问道:“王学士有何良策?”

王安石道:“可以让那些新进的进士来做这些事,如此一来,既可以满足朝廷所需,又不会增加冗官之重。

如算学馆目前就有一批优秀的学生,他们其中不少人都已经考取进士,还有一些人则是恩荫入学的,可以安排他们进入税务司帮忙。

再等几批毕业学生,税务司就不需要依靠事务所。”

算学馆开馆到如今,刚刚好三年,第一批学生毕业。

不少大臣眼中一亮,这主意好啊,这可以渗透税务司,立刻站出来,表示支持。

赵顼稍稍点头道:“此法甚妙。”

他不在乎渗透,因为真正税务司是藏着的。

文彦博低声道:“君实,你还愣着作甚。”

司马光一怔,瞧了眼文彦博,突然反应过来,立刻道:“陛下,目前京城的公检法也缺乏人手,而律学馆也有一批非常优秀的学生已经学成,臣建议安排他们进入公检法任职。”

顿时也有不少大臣站出来支持。

这两个学馆可是象征着经济改革和司法改革,如果算学馆的学生能够提前进入朝廷任职,那律学馆将会遭到毁灭性打击,到时大家都会上算学馆读书。

王安石暗自得意,司马光这可是助他一臂之力。

赵顼点点头道:“也好,朕也想看看国子监是否能够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才啊!”

这消息一经传出,可是不得了了。

因为税务司和公检法,都是当下最火热的两个官署,权力是在一步步增加。

进入这两个部门,就代表着权力。

而目前国子监主要是为恩荫子弟准备的,进士也有,但是比较少,因为能考上科举,多半都会得到重用,而那些恩荫子弟,就眼很红了,因为当下很多恩荫子弟,就是一个挂名,跟他们同样的背景的,在国子监读三年,就可以直接进入实权部门任职。

这导致他们的父母,开始拼命将他们往国子监送。

关键目前朝廷裁官的想法是非常浓厚的,谁能知道明天发生什么,这是家族的延续啊!

而警署也不甘寂寞,虽然皇家警察已经扩编完成,但是他要掺合一脚,宣布对外招收仵作,其工薪比普通的皇家警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北宋大法官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