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都市小说 > 北宋大法官 > 第766章 “青楼特使”

第766章 “青楼特使”(3/4)

上一页北宋大法官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笔下文学在线收听!
知一个消息,那就是其实北朝百姓目前对于他们的朝廷是有很大的不满。

也正是因为这个消息,故此在雄州箭垒一事上,我借用反贼越境的隐患,迫使他们暂时不会再计较此事。”

说罢,他又箭垒的交涉过程,仔细地告知文彦博他们。

“原来如此。”

韩琦抚须点点头,赞道:“张检控果真是有勇有谋啊!”

关于后来发生的事,他们已经得知消息,但他们也没有想到,这都是张斐的计谋。

还以为这只是阴差阳错,因为这种事确实是很有可能发生的,就吕大忠至今都没有反应过来。

“过奖。”

张斐谦虚一笑。

文彦博又质问道:“既然他们无心与我们开战,那为何他们要在河东路以北,集结兵马。”

张斐回答道:“在我与他们的交涉过程中,我发现他们有意拖延,并不是那么迫切的想要解决这些争议,他们提出以分水岭来划界,虽然摆明是希望侵占我国更多领土,以及占据更有利的地势,但是当我质疑这种划界法,需要考察一到两年时,他们是非常爽快的答应。

因此我与那吕县令都预测,他们此番选择在河东挑起争端,而不是在关南,其主要目的,还是因为我们在熙河的拓边行动,这也是他们在那里集结兵马的主要原因。”

此话一出,文彦博、司马光他们不约而同地瞟了一眼王安石。

王安石是面如止水,淡淡问道:“你的推测有何依据?”

张斐道:“在辽使赴京时,大多数人都预测,他们是来趁火打劫的。但是大家都忽略了一点,其实此时并不是趁火打劫的最好时机。

而最好的时机,是等到我朝出兵西夏,与西夏兵马厮杀一阵子,然后再来趁火打劫,那样的话,不但能够削弱我朝与西夏的国力,同时还能占尽便宜,主导一切。”

王安石道:“既然如此,他们为何现在挑起争端,而不是等到我朝出兵西夏以后。”

张斐道:“就连我这个检控官都知道,那时候才是趁火打劫的最好时机。所以,如果我朝要出兵西夏,必然是先防御好北线。

王学士在河北的一些防御工事,引发他们的警惕,他们必须得打断我朝在边境的部署,令我们心生忌惮,甚至在我朝引发恐慌。

而事实是在辽使入京之后,我们朝堂上也确实在谈论在河北修建防御工事。而且关于这一点,他们相信还是会持续施压的,不断弄一些小动作来破坏我朝在北线组织起防御。

其次,适才我曾提到,辽国并无与我国开战的意图,因为不但没有民意基础,同时我们的岁币和通商对于辽国而言,也是至关重要得。

如果他们的趁火打劫,是在破坏两国盟约的前提下,那对于辽国而言,其实是弊大于利的。

因此我们推测,他们保留这部分争议,以及在这一点上纠缠住我们,那么就给予他们在边境屯兵的一个正当理由,可以在关键时刻,借着争议出兵,侵占我朝领土,这必然会给予我们压力,但同时又谈不上宣战。

所以,保留这个争议,对于他们而言,是能够很好的将主导权,完全掌控在自己手里。”

王安石道:“依你之意,我们将永远受制于北朝,只要北朝在,我们就不能对西夏做出任何举动。”

张斐道:“我只是就事论事,指得也是当下,我认为,在没有足够实力能够做到两线作战时,任何对于西夏的军事行动都应该更加小心谨慎,因为辽国一定会想办法干预的,虽然辽国确实也不想与我国开战,但如果我们消灭西夏,是直接关乎到辽国的安全问题,我们不能寄望于他们会在一旁坐视不理。”

司马光立刻向赵顼道:“陛下,臣以为张检控所言甚是有理,目前外部局势,不允许我们轻易对西夏出兵。如熙河拓边,虽夺取六州,开辟千里,但每年需要为此支付数百万贯的财政,倘若在国力尚不足的情况,就出兵西夏,这无异于玉石俱焚。”

富弼点点头道:“君实所言甚是,目前陛下该韬光养晦,主修内政。”

赵顼稍稍点了下头。

王安石暗自皱了下眉头,突然言道:“当下以内政为主,这当然是应该的,但是我们仍然不能放弃对于西夏的疲惫战略,应该继续对其施压,动用非军事以外的所有手段,使其变得更加虚弱,待时机成熟时,便可给予致命一击。”

此时此刻,肯定不是出兵的好时机,但是他不能放弃这个计划。

文彦博点点头道:“我并不反对继续围困西夏,但同时也做好应对北朝的准备。不过,决不能再像之前那样明目张胆,此番之所以引起北朝的警惕,就是在于我朝过于张扬。”

韩琦点点头道:“老臣也赞成宽夫之言,要暗中练兵,加强防御,而不应该去那逞口舌之利。”

这无不都在讽刺王安石。

喊得比谁都凶,如今人家来了,你又没有实力应对。

这不就尴尬了吗。

赵顼稍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北宋大法官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