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都市小说 > 大明第一帝 > 第四十九章:打仗,就是打后勤

第四十九章:打仗,就是打后勤(1/2)

上一章大明第一帝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笔下文学在线收听!
“陛下…此议是否有些欠妥之处?”

李邦华走上前,作揖行礼道:“有道是军无二帅,谴派西山四军援辽,本就是想缓解辽东紧张局势。

临设协办前指,确能厘清和辽东的关系,避免地方上辖兵过重,不过内部之间,是否应选派重臣,统率四军赴辽?

若是没有统一的指挥,大家各自为战的话,那岂不就是一盘散沙?像这样的军队,又如何能战胜建虏呢?”

“臣附议!”

“臣附议!”

王洽、王在晋上前作揖道。

听完李邦华所说之言,看着眼前的三人,朱由校哪里会不清楚,他们的心里都是怎样想的。

无非是觉得忠勇、忠武等军,已是今非昔比的存在了,不能简单的从武将之中,选派一员武将统领。

再者言,从枢密院临派一个协办前指,且天子这般重视辽东,只怕会从他们之中,挑选一人随军赴辽。

那要是不能当方面军主帅,岂不是说屈居武将之下了?

“李卿之意,朕清楚。”

朱由校想了想,开口道:“统御四军之帅,朕已定陈策兼领,临派的协办前指,朕决意委派袁卿随军赴辽。

这仗怎样打,由陈策决断。

保障和斡旋,由袁卿决断。

明确各自的职责,才能确保建虏真的来犯,能上下一心,寻得最有利战机,给予建虏痛击!”

或许在枢密院这边,像王象乾这些大臣,皆是知晓军事的良才,可跟真正上过战场,统兵打过仗的武将相比,却是存在一定差距的。

战场上的局势千变万化,战机更是稍纵即逝,文官就算知晓再多,那依旧没有武将把握的更透彻。

萨尔浒之战的惨败,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统兵的各路武将,所掌握的权限太少,所提想法并未采纳,使得诸多事宜或者隐患,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就在仓促之间,被杨镐指挥着出战了,那岂有不败之理?

但凡杜松、刘綎他们所提,能够逐一的妥善解决,那大明跟建虏之战,就不至于落得这般下场。

‘根深蒂固的观念,才是最可怕的事情。’

朱由校心里有些感慨:‘想要有效的解决,大明的弊政和顽瘴痼疾,首要铲除掉的,便是顽固观念。

这是要通过不断斗争,一次次占据上风,才能一点点扳正的。

人总是不会在失败的案例中,去汲取经验教训,并做出相应改变,这也是为何在辽东那边,大明一次次惨败的原因。’

透过李邦华几人,所流露出的神情,朱由校能清晰的感受到,他们似乎对自己的这一决断,心里多少有些反对吧。

堂堂枢密院大臣,却屈居统兵武将之下,这要是传出去的话,对枢密院这边,亦会受到不小的影响。

“陛下,臣有一言。”

袁可立作揖道:“赶赴辽前以后,跟熊廷弼实际交涉时,若其中有臣觉得,并不利于辽前局势的,是否能直接决断?”

“当然!”

朱由校不假思索道:“朕所说的这个斡旋,就包括该项权限,明明有更好的策略,为何非要一意孤行,选择最难打的方式?

这本身就是不好的。

临派的协办前指,肩负的职责和担子,是极重的,所担任的角色,就是援辽四军的大管家。

身居幕后帮助他们,隔绝一切不利因素,解决援辽期间一切保障,叫这帮虎将悍将,能心无旁骛的领军打仗。”

特设这个协办前指,朱由校就是想要调整和改变,大明文官在军事行动上,那一言堂的格局。

专业的事情,叫专业的人来做。

如果说在任何层面,文官都要横插一脚,那要别的人才何用?干脆什么…都叫文官去做算了。

“事实上,朕希望诸卿能明白一点。”

朱由校伸手道:“打仗,就是打后勤,能否在一场战斗中取胜,后勤保障才是关键,不要觉得朕乾纲独断,所做决断,是有意抬高武将地位。

想想萨尔浒之战的惨败。

根源不就是战前的准备不足,受外部因素的影响,没有探查清楚,在仓促出战下,又突遭暴雪,才致使各路大军,被建虏分而攻之?”

王象乾、王在晋等一众人,神情变得凝重起来。

朱由校继续说道:“此次奉旨援辽的四军,麾下所辖乃是战兵,协办前指要给上述四军,分配相应的辅兵,专司行军所需的军需辎重运输。

在奉旨援辽期间,协办前指这边,还要在秦皇岛、天津、觉华岛、辽河口、海州、辽阳、沈阳等地,开设相应的转运要地,以确保在最短的时间,在最少的损耗下,能满足前线的一应需求。

这并非是一场简单的援辽。

袁卿所肩负的重担,远比诸卿所想的要多,若是能通过这场援辽,探索出高效的军需转运体系,那对于朝廷来讲,是否变相减轻了损失?”

在朱由校的眼里,当前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大明第一帝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