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历史小说 > 诡三国斐潜 > 第2596章斐潜的取经

第2596章斐潜的取经(2/4)

上一页诡三国斐潜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笔下文学在线收听!
小气巴拉的李世民还拿问题刁难,然后禄东赞凭借着松赞干布的『三个锦囊』完美的解决了李世民的刁难。李世民提出一个问题,就拿一个锦囊,然后再问一个,再拿一个……

是不是有一种别样的熟悉感?

这『三个锦囊』的故事,在尼泊尔赤尊公主那边也一模一样的用过,唯一的区别就是求亲使换成了桑布扎,李世民换成了泥婆罗王。

至于什么蚂蚁牵绳索穿小洞啊,母马小马分群啊等等,基本上都是有人故意杜撰出来欺骗老百姓的,毕竟娱乐么,这可是传统,普通百姓不就是好这一口么?

毕竟对于任何一个政权来说,『和亲与否』,以及『与谁和亲』,完全是政治上的取舍的问题,又怎么可能像是有个什么物品招标似的,『我有一个公主。你们都来竞争』?这是多大的娱乐精神?真是让各国求亲使一起竞争,这不是哄抬【哔】价么,根本就是完全不符合逻辑。

就拿喜欢和亲的唐朝来说,又不是只有一个公主,嫁给吐谷浑王的弘化公主也是宗室女,吐谷浑娶吐谷浑的,吐蕃娶吐蕃的,吐谷浑使臣会吃饱了撑的来搅合什么吐蕃的事?

所以这些稀奇古怪的事情,真的就是存粹娱乐么?

并不是。

这些事情,很有可能就是当年入雪区传教的光头佬搞出来的。

因为在所谓多版本的『三个锦囊』故事里,有一个版本是李世民用来刁难迎亲大使禄东赞的三个问题分别是『有无十善法』、『有无寺院,上师供养』和『有无财货供应』……

就像是农民相信皇宫里面的皇帝老儿是拿着金锄头耕田,皇后娘娘是拿着银扫把打扫庭院一样,佛教那些编撰故事的高僧,他们或许觉得他们推行了『十善法』,那别的国家,比如大唐、尼泊尔什么的,用的也一定是『十善法』。

至于为什么讲吐蕃王的故事,那是因为传教过程当中,为了吸引更多的百姓聆听,有什么比大人物的『风流韵事』更吸引人的?

可惜,中原从始至终都是土地为主的大地主社会,掌控话语权的是士族集团,从来都不是宗教集团,就算是李世民是个智能低下的皇帝,也不可能问出连续两个有关佛教的问题,而且还将佛教问题摆在前面……

因此,传教士重要不重要?或者说,靠谱一些的传道士,不至于搞出这种不知道是抹黑还是添彩的事情的传道士,重不重要?

要是传道士派遣得不好,说不得什么时候斐潜在若干年后,就像是松赞干布的传闻一样,突然头上就多了一顶绿幽幽的帽子,然后就变得跟唐王李世民一样的提那种白痴的问题。

斐潜觉得,如果大汉当下,有像是后世某些工具,某些媒体,某些平台一样方便的进行文化渗透,那么想要推广华夏文化一定没有那么麻烦。

占领一个地方,然后再推行教化,实行华夏文明的传播,与没有实质性的占领,先用文化进行渗透和影响,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做法也完全不同。

前一种,在南匈奴和西羌身上可以得到有效的运用,而后一种,是在对付大汉当下无法直接占领的区域……

就比如雪区。

唐代不是打不过吐蕃,而是难以占领,并且处于政治上的考虑,所以才采用和亲政策。毕竟唐代的和亲,很多时候是在唐军占据优势的情况下。或许其中也有一些文化渗透的味道,也深远影响了吐蕃等地域,但很可惜的是这种文化的渗透,并没有形成能传承的策略,以至于到了后期味道就变了。

玄武门之变,看起来像是兄弟相争,实际上并不是。就像是李治搞武媚娘,看起来像是好色之徒的昏庸之举,但是实际上也不是。

政治啊……

荀攸似乎察觉到了斐潜的走神,便是停了下来。

斐潜虽然在走神,但是对于外界的感应还是有的,听到声音安静了下来,便是反应过来,笑了笑,说自己刚才想了些事情,向荀攸及众人道了个歉。

荀攸和众人皆拱手回礼,口称不敢。

『说到哪里了?』斐潜问道。

荀攸说道:『臣正在介绍雪区之民生……』

斐潜点了点头,然后转头看向了众人。

『起初看到雪区之内的这些政令法规,还有其叙述的这些……』斐潜在行文上点了点,『多少有些觉得此等地域,不过尔尔……不知道诸位可否有这样的感觉?』

雪区的经济不好。而且那边耕作的土地,收成也很差,和长安之地的高亩产一比,简直就是天上地下的感觉。

这是很显然的事情。

斐潜从众人脸上一一看过去,有人点头,有人沉思。

这是一次扩大的会议,但是能有发言权的人不多。

斐潜也没打算给所有人都有发言的机会,那样反倒是会导致事情更加的复杂。扩大,是为了简便的让更多的人知晓某件事情,但是主持和核心,还是应该牢牢的抓在手中。

斐潜此言一出,顿时就说中了不少人的心中。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诡三国斐潜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