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已经有些抑郁了。>
倒不是说有多震惊,因为她不是蠢人,虽然说很多事情都不了解,也不愿意去了解,但都是能感受到的。>
可那般赤裸裸地摆在面前,她还是有些接受不了。>
至于姜太渊是丹青手下这件事情,她听说过,甚至与红尘与丹青一起参悟妙术,都是姜太渊在中间牵线搭桥的。>
但她确实不明白,为什么姜太渊和丹青走得那么近。>
她很确定,嬴无忌这番话,是故意说给自己听的。>
嬴无忌笑了笑,又问了一个问题:“姜太渊从小顶着宗室子弟的身份活着,母亲一直都在给他灌输复国的理念,的确是把他当成复国太子来培养,但这件事情对于整个齐国都是秘辛,姜太渊又如何取信所有姜姓臣民,将他们收拢起来?”>
赵暨有些不耐烦,摆了摆手:“你小子还显摆上了,直接讲便是!”>
嬴无忌咧了咧嘴,只得之说:“因为,还有一个举足轻重的人活着!”>
姜乐清:“!>
!”>
她的情绪明显激动了起来,因为嬴无忌讲的,便是她一直好奇但却不敢去想的事情。>
嬴无忌沉声道:“在老齐王决定开辟暝都齐王宫之前,就通过姜太渊联系上了丹青,汇聚了所有能汇聚到的心头血,以图谋偷生。然后刻意做出了当众身陨的壮举,让现在的齐王被扣留,作为姜太渊的内应,同时避免有人因为丹青之躯,威胁到他齐王正统的地位。>
后面。>
也正是因为有老齐王暗中出面,才能让姜姓旧臣归心,帮助姜太渊收拢一支庞大的队伍。>
而姜太渊之所以能够在中原各国如鱼得水,不少也都是因为老齐王的指点。”>
赵暨恍然。>
不仅弄明白了老齐王的谋划。>
也明白了嬴无忌这番话是跟谁说的。>
他笑了笑,配合地问道:“哦?既然老齐王早有打算,为什么不带着他当年的臣弟,也就是新齐王一家逃跑?”>
嬴无忌平静道:“儿臣认为原因有三,一是留新齐王一家作为新傀儡,以人质的身份掌握王印,不至于让田侯在他们立足未稳的时候对他们下死手。>
二是让新齐王作为姜太渊的内应,了解齐国内部的动态,甚至渗透。>
第三……”>
他顿了顿,意有所指道:“第三,老齐王乃是丹青之躯,相当于受丹青所胁迫,若有其他王室之人并立,等姜齐复国之时,很有可能成为他王位的威胁。所以他把他的臣弟留在了齐国,等如今的齐王交出王印被杀,他们就是唯一的一支王族血脉。”….>
姜乐清:“……”>
她的灵魂都在发抖。>
原来真相竟是如此。>
她父亲被囚禁,母亲被凌辱。>
原来一切都是可以避免的。>
诚然。>
兄弟两个必定要有一个留下,手持王印,稳住田侯。>
若是商量着来。>
以自己父亲的性格,肯定也会主动要求留下。>
可伯父却商量都没有商量,自己联系丹青留下退路,表面上却死得无比壮烈,让自己的父亲一辈子活在悲痛之中。>
母亲被田侯凌辱的时候,父亲一度想过自杀,但为了寻找何时的时机将王印留给姜太渊,硬是忍辱负重活到了现在。>
就连自己,也被在田侯的高压下,各种冒险控制住了一个又一个关键人物。>
原本以为。>
自己一家做的都是为了姜齐。>
没想到,为的都是姜太渊一家。>
赵暨也有些唏嘘,本来作为强国君王,他没兴趣同情任何一个弱者。>
但也不知道是不是老了,马上要入土了,多出了眼前不曾有过的情绪。>
听到这些,他万分庆幸大黎历代皆是雄主,才不至于落到姜齐的下场,曾辉煌数百年的姜姓王室成了如今的样子,很难不让人感叹。>
他轻叹一声:“那姜太渊,你打算如何处置?”>
嬴无忌笑了笑:“儿臣觉得,可以先散尽法力和真气,以免他自尽,然后交给李采潭处置。”>
赵暨点了点头:“善!”>
说罢,对一旁的曹公公点了点头。>
曹公公笑了笑,便直接拎着剑走到了姜太渊的身前,几剑刺下,便毁掉了姜太渊的丹田和几处大穴,整个人就跟被戳几个窟窿的皮球一样,疯狂漏气。>
过不了多长时间,就会成为修为全无的普通人。>
顺便又取出绳子,将姜太渊绑得严严实实的,顺便挂在了大殿房梁之上。>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