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一棵松树,将大黄置于树下,二人使雪将其覆盖。李宝玉点着三棵迎春烟,一一插在埋大黄的雪包前。>
然后,李宝玉晃荡脑袋往左右寻摸着。>
他这举动看得赵军一愣,紧接着就见李宝玉往旁边走去,不大一会儿就捡了根树杈回来。>
赵军嘴角一扯,心想这整得还怪正式的。>
只见李宝玉拿树杈在雪地上画了个缺一边的正方形,然后把金稞子倒了进去。>
赵军无语了,他把头歪到一旁不去看李宝玉作妖。>
那金稞子一点就着,在火光中,李宝玉嘴里念念有词。>
等仪式达成,赵军、李宝玉急匆匆地去撵大部队。>
他们掏山而行,到昨天捡到半拉野猪的地方,赵军吩咐李宝玉、张援民、解忠、解臣在附近砍小树,砍倒后将其横在附近的山路上。>
此为路障,而在路障前后的雪地上,用脚趟雪划出记号。>
记号为一个三角形,然后一条线将三角形分成两半。如果有跑山人看到这标志,就知道前面有人下炸子,或按原路返回,或打起十二分警惕。>
这一处标志怕人看不到,李宝玉他们还在路障两旁的树上使刀斧砍出痕迹。>
这些粗活由他们来做,而赵军、王强舅甥二人则在布置猎虎的陷阱。>
为确保万无一失,赵军决定双管齐下,既下炸子也下地枪。>
他们先将王强的套管枪固定在一棵树上,使枪离地半米左右。>
然后,赵军使一根细钢丝,连接枪的扳机与枪对面的一棵树。>
正常来说,枪口应该与钢丝平行,等野兽经过时,绊触到地枪就会激发。>
但具体情况得具体分析,在山里下地枪、炸子、套子,猎人得首先明确自己的猎物是啥。>
像老辈人有套口诀,叫:狍子走岗口,野猪奔岗梁,黑瞎子钻色(si)藤。>
以此寻找猎物踪迹,然后再依照蛇有蛇道、鼠有鼠径的原则,在野兽经行处布置陷阱。>
可今天赵军要打的是虎,作为山中霸主、食物链最顶尖的存在,这东北虎在山里横行无忌,毫无规律可寻。>
所以,光下地枪的话,它万一不从这里走,或是一跃而过咋办。>
这也是为什么那天李如海在宋家吃饭时,问宋王下地枪是否有诀窍的原因。因为当年的打虎将郭炮头,就有独门绝技在身。>
赵军不会此绝技,所以只能换种方法,以炸子配合地枪来用。>
将炸子提前绑在那钢丝绳中间,野兽被厚重的牛油味吸引过来,它张嘴一咬时,不但触发了炸子,还触发了地枪。>
但如此一来,和单下地枪还不同。如果是单下地枪的话,野兽是脚绊到细钢丝,这时地枪激发,子弹是从肩胛骨处穿膛而过。>
可要是下炸子,野兽是伸嘴去咬。这时候,要是还那样布置地枪的话,子弹激发时是奔野兽脑袋而去。>
头的目标比身子小,这就有不着中的可能。所以,赵军没使地枪与钢丝平行,而是将其往一侧捎偏了一寸。>
这样,野兽从偏侧过来就会触发陷阱。>
当然了,谁也不能保证它一定从偏侧过来。所以在这里,赵军又用上了天地绝户対的方法,在另一侧砍倒小树,以树枝、树杈阻隔。这样就算野兽从那边来,也能得逼着它绕路。>
像这样的炸子加地枪,赵军一共布置了三处,每两处间隔七八里地左右。>
此时如果从高空往下看,那三处陷阱成三角之势,而其中央地带,就是老郭头子的窝棚。>
布置完三处陷阱,已经是下午三点多了,眼看天色已晚,众人忙往窝棚里赶。>
等到了窝棚,大伙打水的打水,烧炕的烧炕,做饭的做饭。>
今天下的陷阱,不一定今天就会被触发,赵军他们做好了在这里蹲守三天的准备。>
所以,他们没少从家往山上带吃的,而且都是做起来比较方便的食物。毕竟他们不是来野炊的,一天忙活下来都累够呛,谁还有精力做饭啊?>
今晚,他们就吃煮面条。>
大焖罐坐在炉子上,赵军不住地往里加雪。一焖罐的雪,可化不出一焖罐的水。所以,赵军赶着雪化赶着加雪。>
直到大半焖罐的水烧开,赵军拿出在家擀的去痛片、土霉素粉、盐面,将其一一洒在焖罐里。>
没办法,这条件必须这样,起码别吃坏肚子。要不零下三十多度,总出去上厕所屁股受不了。>
药粉、盐面下锅,瞬间化开。>
赵军又拽过旁边的麻袋,从里面拿出一个个正方形的黄油纸包。>
这里面包的是面条,而且还不是挂面,是王美兰带着妇女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