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网游小说 > 糜汉 > 第二百五十二章 优势明显 夏侯请战

第二百五十二章 优势明显 夏侯请战(2/3)

上一页糜汉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笔下文学在线收听!
置上坐好后,司马懿便上前一步,对着曹丕禀报了如今武当城外的局势。

在这个刚从武当城外返回的大臣叙说下,加上之前魏军斥候所禀报的消息,汇总之下大堂中的大臣,都大致明白了目前糜旸大军的具体情报。

情报中最重要的便是敌军人数。

之前糜旸将一万大军从武当城中撤走,是瞒不住整日在武当城外游荡的曹泰与司马懿二人的。

再加上根据曹真之前从汉中派出的探子得到的消息佐证,证明目前武当城内外,糜旸手中握有的大军至多不过三万。

当差不多推断出糜旸手中的大军总数后,在座知兵的大臣都几乎是一瞬间推断出,目前糜旸手中真正战兵的数量。

应该就在两万左右。

而若是糜旸手中的大军总数只有两万的话,那么汉军的正卒最多只有一万五之数。

在座各位曹魏大臣的推断不是胡乱得出的,乃是根据这时代的常例推断的。

在史书记载中,往往把古代军队与民夫分得很清晰,于是不少人误以为军队基本就是战兵,后勤任务几乎都是由民夫承担。

这其实是不准确的看法。

真实的状况是:每一支正规化程度较高的军队里,都有许多专责后勤保障的后勤兵,称为辅兵。

兵员比例大致占全军的二至三成;

如果是骑兵部队,后勤兵的比例会更高;如果是境外远征,后勤兵的比例则更是高的离谱。

除此之外押运粮草的民夫那是单独另算的,整个大军的后勤工作不可能都靠他们。

甚至不是如常人所想像的那般,民夫的数量一定是整支大军的数倍以上。

而且民夫还都会跟随着大军出发,平时还会住在军营中。

否则的话,中国历史上出动数万战兵的战例数不胜数。

如果占据战兵数量数倍以上的民夫,日常住在军营中的话,那么一旦敌军来个夜袭引发营啸。

完全就是老百姓的民夫数量比战兵多上那么多,面对这种情况,他们肯定是会慌乱至极的。

到时候甚至都不用敌军攻入大营中,整个军营就会崩盘了。

再蠢的大将也知道营啸的可怕性,所以很少是会这么做的。

而且民夫承担的主要是运输粮草的责任。

粮草对一支大军来说,永远只会少不会多。

所以民夫一旦将粮草运输到大营中后,便会由军营中的辅兵负责交接,而民夫则大多是原路返回继续运输粮草。

因为民夫也是要消耗粮草的,所以从经济方面考虑,肯定让民夫处在不停运输粮草的过程中才最划算。

民夫的数量比例,对于一支大军来说,不是简单的按倍数计算,而是要考虑很多因素。

例如大军的驻扎地离己方的粮仓近不近,例如路上交通是否便利等等。

就像江东,因为有着长江存在,所以只要粮草足够,他就能动不动十万大军出征。

而辅兵与民夫的差别就是,辅兵是有一定作战能力的,甚至平时在军营中也会参与一定的军事训练。

虽然民夫的数量不一定,但是大军中辅兵的数量有着明确的记载。

《曹操注孙子兵法》:“车驾驷马,卒十骑一重。养二人主炊家子,一人主保固守衣装,厩二人主养马,凡五人。

步兵十人,重以大车驾牛。养二人主炊家子,一人主守衣装,凡三人也。”

从这个记载可知,汉魏之间曹操的麾下兵马,骑兵部队的后勤兵大约占全军二分之一,步兵部队后勤兵也占全军三成左右。

而且从曹操的记载可知,平常在大军出征的时候,辅兵是押运辎重车跟随大军出征的。

这也是为什么有的大军明明粮道被断,却不会马上崩溃,还能坚守一些时日的原因。

目前曹丕所带来的八万大军,实际战兵人数只有五万多,剩下的全都是辅兵。

而因为洛阳距离南阳郡并不远,并且两个地方都是处在中原腹地,交通条件并不差,所以动用的民夫数量并没有很多。

就如之前曹仁的五万大军,哪怕有着汉水的存在,曹仁出征的时候省去了携带大量民夫,但在他的五万大军中战卒亦不过三万。

剩下的两万多都是辅兵。

正因为当时曹仁所带的五万大军不都是正卒,所以在烈火的侵袭下,心态才会崩的快。

从对敌我双方的兵力推测之下,曹丕心中对糜旸的忌惮减轻了一些。

他的兵力优势很明显嘛。

随着时间的过去,曹丕也得知了越来越多关于西城一战的情况。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糜汉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