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六国,你已吞并五国,只剩下齐楚两国,仍如鲠在喉。
我们身负天命而来,就是要助你一统天下。
眼下秦国与楚国即将开战,我们可以助你成就大事。”
朱庆阳闭着眼睛胡说八道,凭借着自己对秦国历史的了解,他不得不继续维持这个身负天命的身份。
这可是最好用的免死金牌,也能同时满足朱庆阳一贯的宗旨:站着,把逼装完。
说着,朱庆阳凭借自己渊博的历史知识,将秦王之前的往事几乎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
从朱庆阳口中听到这么多过往秘事,秦王的眼神终于有了波动。
他很确定,这些事情除了自己,不可能还有第二个人知道得如此详细。
如此一来,也能证明眼前这几人确实是仙人无疑。
秦王当即站起身,看向朱庆阳几人,说道:
“来人,给几位仙人赐座。”
秦王如此下令,自然也就表明他对几人的看法已经转变。
这让一直提着心吊着胆的几位队员暗暗松了口气。
他们再次感叹,朱庆阳的手段真是常人所不及。
“秦楚两国即将开战,不知仙人有何妙计,可保我大胜?”
朱庆阳一听,心里顿时无奈地叹了口气。
他已经明白,接下来要打的这场仗就是城父之战,而城父之战是历史中记载的秦国为数不多的大败局之一。
现在秦王却问他大胜之法,他哪里知道?
但既然对方已经发问,朱庆阳就不能沉默不语。因此,短暂思索后,朱庆阳紧接着问道:
“不知此次大战,主帅为何人?”
朱庆阳当然知道历史中城父之战的主帅是李信,但他此时不得不随便说点什么,给自己争取时间思考对策。
然而,秦王的回答却让几人纷纷皱起了眉头:
“此次主帅,本王欲派王翦挂帅出征!”
一听这话,几人都愣住了。这跟他们想象的答案可不一样啊。
秦王不是应该在这场战争中主张让李信出征吗?
难道历史记载是假的?可转念一想,这也不太对劲啊。
这一刻,朱庆阳冷汗直冒。他一直以来能有底气面对秦王,就是靠着对历史的了解。
可如今,秦王要派王翦出战,那岂不是意味着可以一战灭掉楚国?
毕竟在历史记载中,最后以绝大部分兵力灭掉楚国的,就是王翦。
“仙人,为何沉默不语?可是本王此决定有何不妥?”
秦王看着不说话的朱庆阳,顿时也有些没底。毕竟刚才朱庆阳表现出来的无所不知已经让他信服。
此时的朱庆阳飞快转动着脑筋,迫切想要弄明白这其中的缘由。
突然之间,他的脑海中再次浮现出先前鬼谷子留下的那句话:
尽人事,自得天命!
朱庆阳暗暗咬了咬牙,似乎做出了某个决定。紧接着,他看向秦王,说道:
“秦王,此次大战,万不可让王翦挂帅,而应当由李信出征。”
一听这话,秦王顿时皱起了眉头。有件事情他从未和任何人提起过,那就是在思索主帅人选之时,他的确有过让李信出征的念头。
但后来考虑到种种因素,秦王还是决定由更加稳妥的王翦出马。
看着眼前的朱庆阳几人,秦王更觉得他们来路不凡,定是仙人无疑。
但秦王并不知道,队员们听到朱庆阳这一番话后,都暗暗吃了一惊。
他们突然意识到了一点……
难道后世他们所熟知的秦朝历史,实际上是因为有他们的干预才形成的?
这个想法顿时让队员们惊出了一身冷汗。这意味着他们从现在开始已经在介入历史了?
“多谢仙人指点。不知仙人可否告知名讳?”
秦王看着朱庆阳几人,语气尊重地说道。
朱庆阳看了看其余几人,然后鬼使神差地说了三个数字:
“788……”
队员们的脑海中顿时浮现出了当时在秦始皇陵里的画面。
这种细思极恐的感觉无时无刻不在刺激着他们紧绷的神经。
后世之所以会在秦始皇陵内发现关于788勘探队的记载,原来是因为他们此刻的所作所为?
这其中似乎涉及到了一个极其复杂的概念,就像是一个影子,能看到却怎么也摸不着……
秦王高坐于台上,摸着胡须,一脸疑惑:
“这名字真奇怪,不过仙人总有不同凡响之处。只是李信虽然勇猛,但年轻气盛,这样一场大战,他真能挑起大梁吗?”
事到如今,朱庆阳只能硬着头皮把这场戏继续演下去:
“秦王政,要成就大业,就得顺应天命。李信就是这场战争天定的主将,绝不能更改!”
秦王沉默良久,目光锐利地一一扫过众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