剿灭后党梁氏全族,从而,朕才能开始亲政。”>
“朕亲政后,励精图治,又效仿汉法治国,整顿吏治,加强军备……”>
“从此以后,朕的大夏国兵马渐强,在抗击宋军的数次大战中,皆取得了大胜仗,迫使一心想灭夏的大宋,只能答应令其屈辱不已的议和条件……”>
“朕还确保了君主集权,结束了大夏国历朝多以外戚贵族专权之局面……”>
“朕的大夏,国势强盛,朕开创了一朝盛世……”>
“奈何在今年,朕那英勇无畏的夏军,在抗击御驾亲征的大宋狗皇帝所率领的大军时,却屡遭败迹……”>
“朕的大夏国军事重镇——折姜会、萌井、溥乐城、耀德城,接连被宋军攻克……”>
“朕的猛将细封蛮牛,率兵抗击宋军入侵时,却战死在了折姜会……”>
“朕的陪都西京城,在数日前,竟也面临着被宋军重兵包围之险……”>
“朕的御弟晋王李察哥,为解西京城之围,由他亲率大夏国最强的骑兵铁鹞子军,去抗击宋军,却在西京城外被宋敌所俘,倍受屈辱,折磨致残,生不如死……”>
“朕的三千重甲精锐骑兵——铁鹞子军啊,几乎全军覆没……”>
“朕的好族侄濮王李仁仲率兵,竟也没有守住易守难攻的西京城!”>
“宋敌城破之时,朕的贤侄仁仲,他不逃、不降,为守忠君报国之节,他竟拔剑自刎,血浅城头……”>
“唉!如今,在此多事之秋,朕真的太难了!”>
“朕派数批钦差,手势调兵的银牌,分赴大夏国境内的各路地方监军司,想让十余个部落军派出勤王之师,火速来援,共同抗击宋敌……>
“奈何,直到今日,朕的大夏国,总计有五十余万的地方军,朕却未到他们派出一兵一卒前来……”>
李乾顺也从中看出了原因:>
那就是大夏国的各路地方部落军,应该是听闻了宋敌势大,攻破了朕的夏国西京城后,他们怯战了。他们可能想保住各自的部族不被覆灭,从而故意表现出表面上遵从朕的勤王诏令,背地里却故意拖延出兵勤王的时间……>
事实,也正如李乾顺所料的那样。>
却也非但如此,李乾顺只预料到了一大部分原因。>
还有更重要的原因是,西夏很多部族地方军的首领,秘密地接见了大宋皇帝赵官家派出的劝降、劝中立的使团……>
“唉!”>
“唉……唉!”>
李乾顺长吁短叹,又自语道:>
“现在,朕还拿什么跟大宋讲条件呢?!”>
“如今,侵夏的数十万军军,在御驾亲征的赵佶那狗皇帝的带动下,气势正盛、实力更强,还拥有能引天雷的秘密武器!朕若不忍辱接受议和停战,朕的大夏,将有被灭国的巨大风险!”>
自诩能忍辱负重、颇有雄才大略的夏皇李乾顺,从保全大夏国社稷的角度,经过深思熟虑后,逼得他不得不考虑暂时向大宋低头,忍痛割爱,答应赵佶那狗皇帝的好色且无礼的要求……>
他咬牙切齿,自我安慰道:>
“美女如衣轻,社稷似山重!”>
“衣丢尚可购,山崩不能复!”>
……>
思虑良久的李乾顺,望了一眼大殿外那漆黑的夜色,回想起自己与年轻貌美的曹皇妃这半年半年来的朝夕相处,他的眼角衔着晶莹的泪珠。>
他想起了曹皇妃的贤惠娇美、柔性似水……>
他依然心有不甘,但却别无它法。>
他还想,最后见一次自己最为宠爱的皇妃曹氏。>
李乾顺有气无力地宣旨道:>
“召曹皇妃,入殿见朕……”>
……>
【:感谢凤栖梧桐626、富平侯羿啸、凤啸堂之六味地黄丸的打赏!>
感谢订阅本书的亲们,感谢投票的书友!】>
喜欢北宋:我成了赵佶请大家收藏:(.sodu777.)北宋:我成了赵佶搜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