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很让人心疼,但是京官最不缺的就是孝敬,替陛下办好差事,自然前途无量。>
早朝散去,京兆尹脚下装了马达一样回去,路上碰到几个御史台的人,给被他扔了个白眼,气的直跳脚。>
一回去,京兆尹便去刑部提人,有李治金口玉言,事情办的很顺利,接下来的事情就是审问了。>
刚准备开始,狄仁杰带着人过来了。>
“狄大人怎么来了?有失远迎。”>
狄仁杰回礼,道:“陛下命大人审讯,我来是因为参与了其中一部分搜救,所以想看看杨大人有没有需要帮忙的地方。”>
谁不知道狄仁杰断案如神,自然是求之不得。>
“这些人,是大食人。”狄仁杰看了一眼京兆尹,其实他掌握更多的消息内容,比如,这些人针对的目标有两个,其中是长安混乱使得他们背后的人有机可趁,其二是对付杨晨,这就是为什么最先发现不对劲的人是僮僮,而不是其他人。>
第一个消息可以透漏出去,第二个就不必了,若是被旁人知道此事因杨晨而起,自然会惹些事上身。>
所以狄仁杰这次来,相当于是来提点京兆尹的。>
到底能不能意会到这一层,就要看京兆尹自己的觉悟了。>
不过能做到这个位置的,谁也不是傻子。>
“狄仁杰如何知晓的?”京兆尹问的似乎很震惊,但是内心很平静,长安城鱼龙混杂,有大食人一点都不奇怪,狄仁杰经常行走,手下养的人都是百里挑一的好手,收集消息自然容易。>
“杨大人不信吗?将他们分开三个屋子关押,逐一审问,自然能问出来。”>
其实他很相信,但是流程还是要走的,免得那些看他不顺眼的人找麻烦。>
挥挥手,手下的差役马上就去办了。>
很快,审讯官过来回话,那几个果真就是大食人。>
狄仁杰压了压眉心:“杨大人准备怎么做?”>
“自然是拷问出他们来长安闹事的缘由,以及背后指使之人是谁,究竟在何处!”>
狄仁杰微微颔首:“杨大人所言甚是,今日在朝堂之上,御史台联合弹劾杨大人,我觉得这些人纯碎只是吃饱了没事干。”>
这话题转的杨大人都蒙圈了。>
干什么好端端跟他说那些傻缺?>
御史台的人检察百官,实力不小,弹劾官员也属于职责范围之内,虽然很烦,但是在朝为官的谁不习惯?单说这个干什么?>
“杨大人,你知道陛下为什么不重罚你吗?”>
肯定不是因为陛下喜欢我……京兆尹仿佛意会到什么:“狄大人请讲!”>
“陛下是不想将此事闹大,不想朝堂混乱,所以才这么做的,杨大人审案的时候只要牢牢记住这一点,就够了。”狄仁杰拍拍他的肩膀,然后拱手道,“我先告辞了。”>
这就走了?>
杨大人急忙去送他,等到再次折返回大牢,脑子里还在笑话狄仁杰跟他说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陛下不想朝堂混乱?>
看起来很浅显啊。>
这不明摆着的吗?谁会喜欢朝堂混乱,可这跟这个案子有什么关系?>
“走,本官亲自去审讯!”>
这一审,就审到了下午,杨大人一身疲惫的出来,到后堂休息,过了会叫人拿案情进展记录来看,越看,他越想明白什么。>
“大人,晕过了两个!”>
杨大人一口茶咽下去,“没死就行,问出来背后指使者是谁了吗?”>
“不曾,他们口风很紧,一点消息都不肯透露,但是八九不离十就是大食那股势力了。”>
朝堂上谁不知道大食人联合其他势力想要在边线搞事情,他们的人潜入长安也是正常,只是不过闹出这么大动静来,的确很出人意料。>
“防着点,别让他们死了!”杨大人沉着脸,“这些人一旦事情败露,就会想办法去死,到时候就死无对证了!不能留下把柄给别人。”>
“是!”>
等吃过晚饭后,京兆尹依旧在府衙呆着。>
陛下只给了他三天时间,偏偏狄仁杰还来古古怪怪的提醒什么,他不敢放松警惕,只想尽快查出来。>
案牍摆着,桌面上还放着下午审讯出来的卷宗,归纳了一部分,京兆尹怕有漏洞,看的很仔细。>
“大人!大人!”铺头急急忙忙的跑过来,“有一个人招了。”>
“他招了什么?!”>
“他说……他说杨公爷……”>
“什么东西?!”京兆尹怀疑自己听错了,逮着下属又问了一遍,“你说他说什么东西?!”>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