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都市小说 > 新明之路 > 第六十六章 喜极而泣 乐极生悲

第六十六章 喜极而泣 乐极生悲(2/2)

上一页新明之路章节列表下一章
有声小说,笔下文学在线收听!
赵士郎带着全家老小,也在逃灾,粮食倒也有点,只是家里房屋全塌,没法再住,柴禾缺失,粮价大涨,不逃只能冻饿而死。

父母都冻死了,夫妻俩带着三个营养不良全身浮肿的孩子,两男一女,混在逃灾的队伍里,一路向南,终于活着来到京师。

本是儒士的他,也算是出自书香门第,这才刚考上秀才,就迎来了大灾,喃喃着天不由人,为之奈何。

在喝了一碗郭家施舍的红薯粥后,才渐渐暖和了身子,恢复了意志,在家人面前必须表现的坚强,才能给他们希望。

看到不少人去看墙上贴的招工告示,他毛遂自荐,为众人朗读,毕竟是秀才,识字也是优势。

还没读几个字,就喜极而泣,念不下去了。

这是绝望中看到了新生。

把郭一凡三个字牢牢地记在了心中。

告示:为解民忧,郭家招收大量劳工,提供食宿,按天结薪,有意前往城外新明小区报名。郭一凡。

当天,赵士郎就带着家人去报了名,领到了宿舍的钥匙,因为他和长子都能出力,妻子也能帮厨,一家五口都能住上楼房。也因为他是秀才,能段文识字,还被安排了管事的职务,日薪两百文。

像这样的家庭还蛮多,虽然只能挤在一个宿舍,但好歹遮风挡雨,不至于太冷,何况郭家还提供了蜂窝煤,烧水取暖两不误。

人多力量大,严寒也挡不住这些想活下去的灾民的心。

砖瓦厂、水泥厂、钢铁厂、玻璃坊,都迎来了不少工人,三班倒的机制,歇人不歇炉,产量翻三番。

盖房子的辛苦点,郭家虽然提供了很厚的棉衣棉裤还有没见过的毛衣,但还是鼻涕直流,所以改成了五班倒,附件还设了锅炉房,专门提供热水,休息处也布满了煤炉。

到目前为止,来京的流民在郭家的帮助下,未死一人。

当然朝廷也没有不管,国库也拨款不少,为缺乏劳力的人提供了保障。

而这一切,老板也没过问过一句,依然沉醉在修道之中。

(本章完)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新明之路章节列表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