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竞技小说 > 反向救宋,我竟成头号奸商 > 第74章 大宋破破烂烂,孔方缝缝补补

第74章 大宋破破烂烂,孔方缝缝补补(2/3)

有声小说,笔下文学在线收听!
,便有了历山书院。”

“建立历山书院后,小民思索出一条大胆的计策:如果召良师大儒,研究科举套路,使得历山书院获得解额的考生都能进士及第,那在朝堂中一定会引起一道巨大风波,朝廷必然不会允许我一个商人控制科举,并且一旦控制了科举,那相当于掌控了大宋朝堂的未来,不但官家不允许,士大夫官员们为了自己的前途,为了子孙后代也不会允许。这时,朝廷只有一法,那就是改革科举!”

“正所谓:不破不立。从《历山夫子论》《寒门学子入仕论》到《省试通义》,再到《历山学子入仕细讲》,小民都是在揭当下科举考试的漏洞,给朝廷压力,让当下的科举不得不改革!”

赵祯听得有些似懂非懂。

“朕明白你是要从民间书生入手,自下而上地令朝廷不得不改革科举,但从那篇《寒门学子入仕论》来看,历山学院似乎又不支持新政提出的‘重策论而轻诗赋’之策。”

“小民非官,历山书院的夫子们也都去官为民,我们无须站队,证明自己的小人党还是君子党,我们只认一个道理,科举要改革,不然百姓没有未来,朝廷也没有未来!”

“至于‘重策论而轻诗赋’之策。小民认为也只是换汤不换药的政策,没有触及本源,且不利于贫苦出身的考生们!”

赵祯眉头微皱。

“如你所说,当下的科举制度被你弄得一团糟,范希文、富弼那套科举新策,你又看不上,那你可有良策?”赵祯追问道。

现在的情况是:孔方将科举这口锅砸了个窟窿,而又不屑于使用备用锅。

若他找不到合适的锅,那赵祯便只能让他背黑锅了。

孔方兴奋道:“有!”

“开民智,兴学堂。”孔方说出六个字。

“唯有让更多的百姓读圣贤之书,晓生存之道,了解当下时政,我大宋才能繁荣,为官者才难以欺民骗民,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民!”

“为官者服务于民?”赵祯将“服务”二字咬得甚重。

他第一次听到这个说法,但细想之后,觉得甚有道理。

“至于更加详细的计策,恐怕要孙复先生汇禀给官家了!”孔方说道。想法是孔方提的,但孙复却通晓的更加透彻,表达上也远远强于孔方。

赵祯微微点头,然后陷入沉思中。

他全听明白了。

孔方建立历山书院的本意,就是为了颠覆现有的科举制度。

其认为,现在的科举制度培养不出好官,而唯有大兴学堂,让更多人读上书,先在源头上改革,然后再改革科举考试的内容,才能优中选优,遴选中更多国之栋梁。

重策论是对的,但必须建立在众学子没有信息差的情况下。

这就要依靠学堂教育了。

其实,去年“兴贡举”的新政,也包含兴建学堂。

之所以实施失败,是因为新政动了太多人的利益,故而这些人对新政全盘否定,而赵祯也因朋党之事,将支持新政者全都贬出了汴京城。

如今孔方这一招,可谓是釜底抽薪。

当下的科举有大漏洞,有人可利用科举制度操控科举的录取人选。

这怎能令百官不害怕?

赵祯若带头称改革科举制度,那估计所有官员都会支持,因为孔方这种行为,是在砸官员们的饭碗。

……

而此刻。

孔方的心中甚是紧张,他谋划许久,最难过的便是官家这一关。

若官家支持他的计策,那此事便成了。

若官家认为对当下的科举有破坏,那孔方恐怕就要被处以重罪了。

片刻后。

赵祯面色舒缓,带着淡淡的笑意说道:“接下来,恐怕要你与朕共演一场戏了!”

“小民愿意!”孔方兴奋地说道。

此话,代表赵祯接受孔方的计策了。

孔方又拱手道:“若此策可执行,孔方将为大宋修建更多像历山书院这样的书院,兴大宋教育!”

赵祯满意地点了点头,然后缓缓站起身,在孔方的肩膀上拍了拍,道:“好好干,另外,不要将你欠朕一百万贯的消息告知别人,这是咱们二人的秘密。”

“小民遵旨。”

随即,张茂则将孙复也引入房内,后者为官家讲述了关于开民智,兴学堂以及科举如何变革的具体想法。

其中那句“唯有先使得教育公平,然后才能使得科举考试更公正”引得赵祯拍手称赞。

大半个时辰后,赵祯满面春光,十分开心地离开了。

而孔方和孙复再次被关进开封府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