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都市小说 > 苟在明末当宗室 > 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用人之道

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用人之道(2/2)

上一页苟在明末当宗室章节列表下一章
有声小说,笔下文学在线收听!
据,同时还通过垄断南海拥有大量的财源支持,作为皇帝的朱慎锥怎能放心?

假如郑芝龙对朝廷忠心耿耿也就罢了,朱慎锥就算要对他动手也不会采取现在的方式,大概率会用缓和的手段慢慢来解决这个问题。可偏偏在于郑芝龙根本不是什么忠臣,出身草莽的他从本质而言就是一个军阀,拥兵自重,对朝廷的命令阳奉阴违,甚至养寇以要挟朝廷,朱慎锥怎么可能容得下他?

在决定处置郑芝龙之后,朱慎锥就准备把郑鸿逵调离山东水师了,他不敢赌,哪怕他心里清楚郑鸿逵不是郑芝龙,不仅有功对朝廷的忠诚也是认可的。可问题在于毕竟他是郑芝龙的族弟,万一在对郑芝龙动手的时候有变动呢?这个万一一旦发生不光会是东南大乱,就连整个山东乃至直隶同样会出现问题。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朱慎锥这才会假借出使欧罗巴的名义把郑鸿逵提前调离,同时也存着保全郑鸿逵的想法。而现在郑芝龙的事已经解决,郑鸿逵也已回到大明,朱慎锥自然要安抚郑鸿逵,并对他进行妥善安置。

刚才的一番连拉带打,郑鸿逵的反应朱慎锥都看在眼里。朱慎锥是故意而为,目的就是想通过这方式搞明白郑鸿逵的想法,假如郑鸿逵对郑芝龙一事有所不满,甚至出言为郑芝龙求情的话,那么郑鸿逵再有能力朱慎锥也不会再用了,未来郑鸿逵恐怕只能当一个普通勋贵,荣华富贵是不缺的,但再想在军中带兵是绝不可能了。

现在的结果算得上不错,郑鸿逵是一个聪明人,也是明白人,他的回答和反应让朱慎锥放下心来。实际上朱慎锥也不想把郑鸿逵就此搁置,毕竟他现在手中缺的就是能征善战有丰富经验的海军将领,而郑鸿逵恰恰就是这么一个人,再加上他出使欧罗巴所立下的功劳,就此闲置于他未免太可惜了。

最终的结果不错,朱慎锥也轻松了许多。他刚才对郑鸿逵说再建一支海军倒不是在忽悠郑鸿逵,实际的确如此。

虽然朝廷现在以山东水师和福建水师统为北洋和南洋海军,可大明不可能仅仅只有这两支海军,而且从目前两支海军的实际情况和战船规模来看,数量虽是不少,人员也足够,可它们实际上仅仅只是两支近洋海军,根本承担不起大明向海洋扩张的能力。

北洋海军的前身山东水师暂且不说,这支海军仅仅只是从最早的山东水师和毛文龙的皮岛水师余部合并组建的,之后又因为郑鸿逵的缘故从南边带了不少骨干进行充实,再加上这些年对辽东的海上封锁和海贸的原因这才逐渐发展起来。

而南洋水师的根基就是郑芝龙的福建水师,这两支水师战船看起来不少,但这些战船只适合近洋而不适应远航。如果不是这样,当初王夫之和郑鸿逵出使欧罗巴也不会坐葡萄牙的海船了,关键问题不就在于大明没有适合远航的战舰么?

虽然朱慎锥已让工部想办法,重新启用当年郑和舰队的造船技术,着手重建大型远洋战舰。可别忘了前面说过,郑和舰队的一手资料在正德年间就莫名其妙“失火”被焚了,就连当年承担郑和宝船的南京龙江船厂和福建长乐船厂也早就今非昔比,根本就没了这些技术。

从其他资料中找寻图纸,并用这些不完善的图纸来重建郑和宝船谈何容易?何况大明的造船工匠技术能力也不强,造那些福船、广船、沙船还马马虎虎,可要建造大型战船,尤其是重现当年的宝船暂时已无可能。

在郑和下西洋之后的两百多年中,大明的造船技术一落千丈,所造的船只从最初的巨大和适应远航转为小型近洋船只,从而导致了技术断裂和退步。朱慎锥在王夫之他们出使欧罗巴的时候就交给了他们一个任务,除去正常外交接触外,还需要在欧罗巴寻求造船技术的合作,并招揽欧罗巴造船业的技术人才等等。

这件事如今进展的还算顺利,虽然欧罗巴各国对造船技术极为看重,各国造船厂可以说是严防死守的区域,至于那些技术人员就更不用说了,都是各国的宝贝。

但在王夫之和郑鸿逵的努力下,他们还是说服了瑞典方面,出于政治考虑,瑞典那边对大明开放了欧罗巴的造船技术,瑞典在造船技术上虽不是欧罗巴最先进的,可也不算差,有了瑞典在这方面的支持和随船来到大明的一批欧罗巴造船工匠,在接下来的大明造船业中必然会有巨大的进步。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苟在明末当宗室章节列表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