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叔瑜的手,道:“你是锦衣卫一期出身的,是太子亲军。”
“出身很好,相信殿下也会多重用你。”
“但我啊,还是得做些事情。”
“你不懂,阿耶不怪你,以后你就知道了。”
魏叔瑜护送着魏征到了东宫,他并没有进去。
看着阿耶苍老的背影,魏叔瑜嘴唇蠕动。
他不懂吗?
他太懂了。
阿耶把这次科举主持好了,不单单是青史留名那么简单。
还有想都不敢想的遗泽。
“听说,狄仁杰,晋王他们都要参加这次科举。”
“阿耶……。”しgㄚu.Π
……
“去天启殿了?”
李承乾惊讶的抬头。
狄仁杰郑重的点头,道:“看郑国公的脸色不太好。”
“殿下,郑国公……。”
李承乾抬手打断了他。
魏征的身体如何,他其实心里有数的。
但老头儿为了最后的‘名’,要燃尽最后的心血。
他要是拒绝了的话,只怕老头儿心气没了,估计更快。
他有个奔头的话,至少还能支撑他坚持下去。
“随时关注魏师的身体情况。”
“是!”
“吴王那边有消息传来没有?”
李承乾问道。
狄仁杰掏出一道奏本,道:“正要向殿下说。”
“吴王殿下从天竺陆续运送粮食至吐蕃逻些。”
“预计会有一千万石粮食,会在七月底由吴王殿下亲自押送至长安。”
李承乾打开奏本一看。
是李恪汇报天竺的情况,以及粮食运输。
粮食输回中原,是早就定下的计划。
如何收集的,李承乾不会过问,他只需要粮食能抵达长安便可。
一千万石粮食啊。
十多亿斤的粮食。
这对整个大唐来说,好坏参半。
有句话叫谷贱伤农。
面对十多亿斤的粮食冲击,大唐的粮价必定会受到波及。
最终受伤的,肯定是百姓。
不过,李承乾早就想好了对策,倒是完全不用担心。
只不过,从天竺运回长安,这途中的损耗,只怕也是天文数字。
损耗多少,这更不是李承乾考虑的了。
反正又不是大唐损耗。
……
天竺。
李恪接收到了长安的信息。
看到大致的内容,不由倒吸了一口冷气。
党仁弘一案,他是切身经历了的。
只不过,最终结案,他没能等到就回到吐蕃,再一步到天竺。
这等到他获悉结果的时间,齐州案也爆发了。
如今的齐州案进展,让他感到震怖。
“玄奘,我觉得今年回去的不是时候。”
他把信件递给玄奘后,苦笑道:“朝中正是多事之秋。”
玄奘一目十行的看完,也是心惊不已。
“殿下说的还真是。”
“这一回去,不沾惹到事还好,要是沾染上,那就麻烦大了。”
玄奘摇头说道:“晋王殿下在齐州办事,可以说有好有坏。”
李恪道:“稚奴倒是不用担心,他以后与我一样,也会分封在外的。”
“正好他还可以为兄长的刀,狠狠的杀杀世家大族的气焰。”
“齐州案都敢做,不杀他们一番,他们更加嚣张。”
玄奘不语,一味的摇头。
他这么多年来,见得太多了。
已经不足为奇。
“玄奘,你这次随我归朝吗?”
李恪转移了话题,问道。
“殿下,我还是不回去的好。”
玄奘婉言拒绝了。
去年圣天子五十圣辰,玄奘是准备回去的。
但后来一个消息,就打消了他的念头。
尼玛,大唐差点把寺庙给连根拔起,寺庙还敢跟朝廷对着干,把新闻总司的司郎给举报了。
我归朝去送啊。
弘扬佛法的意义在哪里?
玄奘拿了真经原件,想衣锦归朝,可不是想回去遭受打压。
生存的土壤都没了,还回去干什么?
哪怕有吴王照顾,但能照顾到哪里去?
他可不想最后失望,然后再次潜逃出国门。
这次被赦免就算了,下次哪里还那么侥幸啊。
“你不回去,倒是可惜了。”
“兄长还说想见见你,跟你讨论交流下佛法。”
李恪说道。
这么一说,玄奘就更不敢回去了。
吴王的兄长,就是太子。
他跟太子辩论佛法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