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竞技小说 > 父慈子孝 > 第三百三十二章:隔山隔海,两宫怎么知道我们的忠心?

第三百三十二章:隔山隔海,两宫怎么知道我们的忠心?(2/3)

上一页父慈子孝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笔下文学在线收听!
根据李德彪与狄仁珪的汇报。”

“每天开采的工时,将近八个时辰。”

“累死打死不少,坑洞坍塌……。”

李佑直接摆手,道:“本王不想听这些。”

“东瀛的人会办事,告诉李德彪他们,本王会向朝廷为他们请功的。”

死人。

又不是死的唐人。

死不足惜。

与他李佑何干。

再说了,是东瀛大家族势力所为。

死的再多,李佑也不会眨一下眼睛。

“是。”

上官仪点头,也不再多言,他也不在乎。

“他们这么积极的,不惜付出这些代价,也要讨好大唐。”

李佑拿着一块银砖,翻看观察,问道:“怎么?”

“难道是他们打的太激烈,没钱买武器装备了?”

对东瀛的计划,是互相敌对,互相争斗。

大唐在背后扮演的角色,是那边弱了,就扶持那边。

要的就是东瀛不太平安宁。

那些银山金山,所有权与开采权,都是被他们低价贱卖给了大唐。

这个低价,是用武器来折算的。

可以说,没有花什么真金白银。

当然,在跟兵部那边算的时候,是要按照交易的价格来算。欞魊尛裞

也就是说,兵部占了一定的份子。

开采,大唐是交给东瀛家族负责的,只是支付他们人力费用。

产出翻倍,自然人头数也翻倍了。

“殿下,你应该知道的。”

上官仪说道:“他们争夺地盘,需要耗费的钱力可不少。”

“送出来的那些东瀛女赚的钱,并不能填补他们的势力所需。”

“所以,只能是在金银山的开采人数上,希望能够拿到更多。”

大唐对东瀛输出的不单单的武器,还有各种各样的生活所需,各种高消费的奢侈品。

有一方面值得一提。

冯智戴这个长安的水果大王,把荔枝生意都做到东瀛岛上去了。

海陆并进。

在东瀛岛上狠狠是收刮了一波。

各方面共同攫取下,东瀛是只见出,不见进。

不说把人家给掏空了,至少手里的钱肯定没有以前那么多。

所以,就诞生了送东瀛女,到大唐来做歌伎,舞伎等事。

得益于东瀛女王在太极殿为圣天子跳舞。

大唐刮起了一股喜欢东瀛歌伎的风潮,很有市场。

此外,还有青壮的输出,在东北三大行省为大唐的基建添砖加瓦的出力。

可这些都弥补不了,双方之间的贸易差距。

反而是越来越穷。

“原来如此啊。”

李佑丢下手头的银块,道:“本王不在乎他们怎么搞钱,只要产出提高就成。”

“白银两百万,黄金二十万。”

“其他的全部造册入库,给长安送去。”

闻言,上官仪大惊,“殿下,这可不行。”

“擅自截留,我不敢做主。”

李佑骂道:“本王要你做主了嘛?”

“本王还是大都督,轮得到你来?”

“你听命便是。”

上官仪苦笑。

他不知道怎么办了。

只能目送李佑离开,韩瑗姗姗来迟,见到齐王走了。

他问道:“怎么了?”

“大都督要截留两百万两白银,二十万两黄金。”

“我不敢,大都督自行做主了。”

韩瑗撇了上官仪一眼,有点无语的说道:“你以前是门下典仪?”

“是啊。”

“亏你是跟过陛下的,这点道理都不懂。”

“啊?”

上官仪还是有点懵,韩瑗无奈的说道:“这是要入朝廷国库与兵部账的。”

“所以……。”

“陛下内库要不要?太子殿下要不要?”

韩瑗道:“你动脑筋想想。”

“我们在东北这边,隔山隔海,怎么让两宫知道我们的忠心耿耿,尽忠职守,为大唐谋利呢?”

他朝大都督府走去,上官仪跟在身后。

“朝廷的钱,是天下的钱。”

“内库的钱,是两宫的。”

“这点你都分不清楚?”

上官仪一顿,恍然大悟,道:“是下官糊涂了。”

“我这就去办。”

朝廷的钱,两宫可支使,但内库的钱,那是属于两宫的,想怎么花就怎么花。

性质完全不一样。

“快去吧。”

韩瑗念叨着:“怪不得齐王倍受宠幸与信赖。”

“就这讨好两宫的手段,就不是他人能及的。”

“你啊,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父慈子孝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