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渡回去,上官悟是有把握的。
但能不能继续活着,还得看这位杨夫子。
如果没有文人做靠山,回去之后,即便不死,结果也不会太好。
“下马!
怎么着?
还想让杨夫子高看你这贼配军一眼?
许给杨夫子的兵刃、弓弩呢?”
杨博本就看不上宋军。
上官悟又拿随军家眷做挡箭牌,杨博就更看不上他了。
对于官军,弘农杨心里也有天然的优越感。
两厢作用之下,对于上官悟这个太尉,杨博开口就没什么好话。
之前作为底层军官的上官悟,还真就吃这一套。
闻言立刻翻身下马,同时从马鞍上拿下一个织锦布袋。
“杨夫子,这是咱之前得的一柄古剑。
弓弩还有二十副,箭只少一点,只有每弩二十支。”
下马之后,递上得自东京汴梁的一把古剑。
上官悟也在琢磨着两人之间的称呼。
自称本太尉,他不敢,本官也一样不敢。
杨家进士郎是没有官职、差遣在身的。
杨夫子与咱,就是最合适的称呼了。
“呦……不错,还是百炼钢的古汉剑。
上官太尉,接下来的行止,该如何安排?”
接过上官悟递上来的剑囊,杨博拔剑看了一下。
应该也是大内所藏的宝剑。
古董级别的八面汉剑,跟那把唐大刀差不多,应该也是当初官造的精品。
赞了一声宝剑,这个真是符合杨夫子的身份。
下一句,杨博问了上官悟以后的行止。
这可就关系他以后得前程了。
“还是要靠杨夫子照拂!”
出了刘家寺大寨,上官悟也一直在思忖这事。
白身的进士郎,显然不足以护他周全。
可如何让进士郎不做白身,他一个武职,也没办法给文人封官。
做个参军、司马,那位置可就对调了。
以他上官悟的资历,还达不到弃城之后无人问责的程度。
“我一白身,如何照拂你上官太尉呢?”
说着话,杨博也大概过了一下史料。
接下来有黄天荡、楚州保卫战,徐州那边也小有战事。
至于西路的陕州那边,想去也去不了,完颜娄室一样不好惹。
黄天荡有宗弼的十万大军,即便没有十万。
但三五千的铁浮屠,这是保底的数量。
完颜宗弼的王牌,自然会随身携带。
几万流民对战宗弼的铁浮屠,杨博想都不敢想。
那可是金朝的精锐,生女真占比极高的部队,面对宋军都是以一当十的。
目前这几万人,能挑出一万青壮就不错了。
一万对三五千,数量上的优势,完全弥补不了实力上的差距。
这点人,恐怕还不够人家的重甲骑兵塞牙缝。
“自然看杨夫子的筹谋了!”
两人都是一边走,一边思虑,慢慢的说着话。
对于上官悟的深沉,杨博算是满意的。
对战金贼,智将还是强过猛将的。
“法子不是没有,但杨夫子缺人。
若你上官太尉,能在十多天的时间里,弄出一支可以正经行军的甲士。
杨夫子可以带你去救援楚州。
救了楚州,那边的知州赵立,可以保你狗命。”
宗弼悍勇如猛虎下山,没有岳爷助战。
杨夫子也不敢轻捋虎须,容易玩完。
完颜挞懒也就是完颜昌。
史料记载是智将,万余甲士,足以吓退智将了。
杨夫子的谋划有很多,诗词还在其次,最重要的还是知兵。
以后这两年,知兵的文人爬的快,当然会舔且知兵更快。
但赵苟爷不怎么靠得住,杨夫子不想去舔狗。
“赵虞候?”
赵立,武卫军都虞候,上官悟虽说没见过面,但也知道。
跟自己差不多的军职,已经成为知州了吗?
杨夫子的话,让上官悟心里一片火热。
只要操作得当,自己是不是也能以武职权知州事?
如果论品级,自己的东京防御副使,可是大过知州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