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科幻小说 > 日娱之路在何方 > 续读史余论-明末社会改革可能的再探究①明末共和论与黄宗羲

续读史余论-明末社会改革可能的再探究①明末共和论与黄宗羲(2/2)

上一页日娱之路在何方章节列表下一章
有声小说,笔下文学在线收听!
的狼子野心,在黄氏看来,一切应该由“学校”来主导,那么这个“学校”又是什么呢?其组成部分又是什么人呢?在研究了明中后期的政治之后,我们可以很容易的发现,占据了领导阶层的,都是所谓的“书香门第”“耕读世家”以及军籍士大夫,也就是家里坐着卫所高官的大农奴主!

所谓的“学校”当然也要由这些“社会精英”来支配了。黄氏的最终反应就是,明皇帝一切都是错的,自己(的阶层)一切都是对的。但凡是明皇帝反对自己,那他就有错。就该死。

这才是《明夷待访录》所要表达的深层含义。

2、对黄宗羲的评价

顾诚《南明史》批判黄宗羲的基本论点只是一句话,东林人士是“君子”,与东林异调者为“小人”∧允彝《幸存录》书中说:“东林之持论高,而于筹边制寇,卒无实着。”黄宗羲真不愧是刘宗周的弟子,反驳道:“夫筹边制寇之实着,在亲君子远小人而已。”

全祖望则批评黄宗羲晚年的文章质量参差不齐,和过多的谀墓之作,有负盛名,“多应亲朋门旧之请,以谀墓掩真色”。

那么,“复社君子”黄宗羲到底是君子还是小人,至此已经很明了了。

“君子群而不党,小人党而不群”♀句话说的恰恰就是“东林君子”“复社君子”们♀些君子们大抵不通庶务,只知道一味地靠着自己的身份聚敛财富,败坏社会秩序,而“君子”们,具体的来说是“东林君子”及其分支与继承人“复社君子”,也即是“东林党”,既然结党,当然就不是“君子”。

所谓“众正盈朝”,天启三年有此“盛举”后,东林“君子”们于天启五年被魏忠贤打压,次年明廷即在魏忠贤为首的反东林党的领导下取得了松锦小胜,击败了此前战无不胜的努尔哈赤!

而在崇祯年,东林党一家独大之后,“君子”“众正”们却在辽东连战连败,甚至就连李自成、张献忠这样的流民都不能镇压,以至于越发做大,终有甲申之变′后南明草创,“东林君子”史可法等于清顺交战的一年间,只顾党同伐异,甚至还在党同伐异之余,为剿灭流寇李自成的清军发出了感谢状】毫不顾明清之战尚未结束的现实!

为何“东林君子”执掌政权不过短短十七年就竟出现了如此的雪崩局面?崇祯是昏君自然无可辩驳,可难道“君子”们真的尽到了自己的义务吗?明末岁入不过五百万两,湖广一省竟额定米不过百万石,而康熙初岁入已有一千余万,如果再考虑到康熙初年百废待兴商业凋敝的现实,或许就能知道“君子”们的真面目究竟如何了。

是以,“复社”黄宗羲,君子乎,小人乎。公论至此已出。

《明夷待访录》所包含的“君子”的政权构想,其深层含义究竟为何,也就不得不进行再度反思了。

又:『読史余論』(又称公武治乱考)为新井白石所做三卷本日本政治史试论,卷首自跋「右三冊ハ正徳二年春夏之間、座ヲ佶乒沤癀蛘摜干辚互窌rノ講章ノ草本也」,实则成立于此前。『読史余論』内有?天下九変五変?,即「天下の大勢」摄关政治成立后,历经「九変」而至武家时代,武家时代又有「五変」而有德川之世∫作为一本对照古今的施政参考书,『読史余論』对各重要事件与人物的批判也不时加笔。今日仿其书而作《续读史余论》,内容不止局限于日本,广义东西洋史大约皆有涉猎∩于并非发表于特定学术杂志,故将尽可能只在最低限度范围内进行史料引用。当然,受于个人管见,难免有偏颇之处,还请谅解。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日娱之路在何方章节列表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