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玄幻魔法 > 定秦曲 > 第一一九章 云中城之围(4)

第一一九章 云中城之围(4)(3/3)

上一页定秦曲章节列表下一章
有声小说,笔下文学在线收听!
治病不以汤液、醴酒、馋石、挢引、按扤、毒熨,一拨见病之气。”说的是俞跗摸脚治病不用汤药、不用药酒、不用砭石、不用摇动筋骨按摩、不用牵动皮肉推拿、不用热灸敷药,只要找到脚上的特效穴,点拨之间就治好了病。

在俞跗晚年的时候,黄帝派仓颉、雷公、岐伯三人,用了很长时间,把俞跗的医术整理出来,纂成卷目,然而,还没有来得及公布于众,仓颉就去世了。后来,俞跗的儿子俞执,把这本书带回来交给父亲修订。不幸全家遭到了大火,房屋、医书和俞跗、俞执全家人,一起化为灰烬。(这个……当其时的文字能够形象形容相应的病症?)

刨除这种算上相对而言只是传说的记载,中国历史上的解剖学的发展,甚至是有着官方的支持。

公元1041年-1048年宜州推官吴简解剖广西起义领袖欧希范、蒙干等尸体,一民政部工绘成图谱《欧希范五脏图》。

宋崇宁年间(公元1102-1106年),解剖学家杨介根据泗州处死的犯人尸体解剖材料绘成《存真图》。

清代医学家王清任(公元1768-1831年)。他致力于人体脏腑的研究达42年,根据尸体观察及临床心得编写了绘有脏腑图谱的《医林改错》一书,于公元1830年刊行于世,其**有25幅图谱。

这些研究者在某个意义上完善了中国古代解剖学的发展,而且其得到官方的支持,在某个意义上比起西方的一个倒霉的同袍要好得多。

这个人就是安德烈?维萨里,西方第一本解剖著作——《构造》的作者。

而关于维萨里的最著名典故,就是“夜半盗尸人”。(未完待续。)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定秦曲章节列表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