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没听过,但咀嚼着里面合情合理、字字珠玑,都禁不住抚掌赞叹。
“‘大树扎根于沃土,高楼立足于基石’,秦国的覆灭,说到底是老百姓不再支持他,不再拥护他,自然就垮台了。因而,富义在出台政策、法令时都会先征求老百姓的建议和意见,进行相应的修改和调整。为此,我们还定了一个标准呢!”
“什么标准?”
这时虞翻在一旁呵呵笑道:“把百姓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富义工作的唯一标准。”众人不由暗自点头。
刘墉解释道:“简单来说,执政为民,就要从群众想‘说’的事情‘说’起,从群众想‘做’的事情‘做’起,从群众意见最大的问题改起,从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抓起,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为,也就是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办群众之所需,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群众的切身利益。”
刘墉这番话通俗易懂,却直中要害,发人深省。不过,大家更觉奇怪,你刘墉不是说一半的一半么?怎么说的全是“民生为上”啊?
“不过,我以为以民为本得先有个条件……”刘墉话锋一转,又道,“那就是‘国’与‘家’的关系或者说‘国’与‘民’的关系。民组成家,家组成国。诸位比我更懂,最初这世上是没有国,也没有皇上的,只有一个个独立的‘家’。后来,人们逐渐感受到‘家’在应对外敌、灾害等威胁时越来越力不从心,于是一个个‘家’组合在一起,制定共同的契约,推举出大家认可的首领,这就是部落。部落之间互相征伐,融和,最后演变出如今的‘国’。力量大小,权力分配、财富多寡又将‘国’中‘家’分成了若干个等级,也造成了诸多矛盾。我这里先不讨论各阶层之间的矛盾,单说一下‘国’与‘家’的矛盾。我想问一下,诸位是觉得国富才民强,还是民强而国富?”)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