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都市小说 > 诡三国 > 第3240章 吏散鸟雀来空庭

第3240章 吏散鸟雀来空庭(2/4)

上一页诡三国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笔下文学在线收听!
如日月之光,照耀千秋,如江河之水,滋润万物。后世子孙,皆为仰慕高祖,永铭心志,不忘休养之恩。如是,若丞相可顺高祖之举,定休养之策,河东必平,关中亦为可定……』

曹操听着,似乎很认真,但似乎也完全没放在心上。

休养生息么?

确实很有道理,但是实际上么,休养的,并不是普通百姓,而且关键是如何『休养』……

大汉建国之初,有一点可以确定的,确实有『休养生息』的政策,但是很多人却没有仔细的去研究,究竟休养的这个『民』究竟是什么?

在绝大多数的封建王朝之中,统治阶级的『善意』,并没有直接延伸到最为基层的百姓身上。

虽然这善意,原本就不多。

严格说起来,大汉在刘邦手里的时候,并没有真正『休养生息』,依旧是在不断征战。

刘邦在位十二年,结果打了十一年多半,最后四个月没打,然后他就死了。十一年间内外战事频繁,第一阶段是项羽旧部叛乱,韩王韩信投降匈奴、勾结匈奴多次南侵,伪韩王韩信的部将拥立赵利为赵王、勾结匈奴作乱;第二阶段是控制代国和赵国的大将陈豨发动叛乱,引发了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燕王卢馆的叛乱,还勾结了伪韩王韩信以及匈奴。

当然这些叛乱之中,也代表了刘邦为了维护中央集权皇权统治,对于地方旧贵族以及军功勋爵的削减和压制。

所以当二代目起来,『休养生息』的时候,是谁『休养』,政治制度之中蕴含的妥协和调整,又是在哪一个方向上?

因此裴俊所言『休养生息』,老曹同学自然不会将其理解成为裴俊是在为了河东普通百姓而发声。

不过,曹操并没有对于裴俊所言进行点评,不置可否的笑了笑之后,便是问道,『奉先对骠骑田政之道,可是有所得?还请赐教。』

裴俊也没想过仅是一段囫囵话,就能让曹操真的放过河东士族乡绅,更重要的是展示一个态度,

裴俊自己的态度。

曹操的态度。

至于其他,有的东西不用说得太明晰。

毕竟裴俊也不想要成为许攸第二。

曹操提出问题之后,裴俊沉默了片刻,然后缓缓说道:『骠骑之所制,类于前秦,而非秦法,源于汉律,然非汉规……』

曹操点了点头,『愿闻其详。』

裴俊缓缓的说道,『丞相,汉初之制,乃循秦也……』

这一点,基本上来说没有什么异议。

刘邦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学术大家,也不是什么饱学大儒,所以对于国家制度来说,刘邦更多的只能凭着本能,听从一些儒生的建议,然后进行筛选。所以在大体上,汉初是对秦制『循而未改』的,且执行甚严。

之所以明明制度是一样的,但是前秦就是残暴,汉代就是生养,除了政治正确的抹黑之外,还因为在刘盈吕雉时期,『外徭』也就是要求编户民到本县甚至本郡之外服役的数量和规模,要比秦朝好很多,此外『大兴作』也就是大规模建设,确实也要比秦朝少很多。

没办法,最底层的百姓,就是这么好糊弄,只要稍微好上一点点,就已经是感恩戴德了,使得在其上的统治者自我感觉也是良好,爽到飞起。

其实,大汉和秦朝,都是一样不把基层百姓当人看的。

只不过是汉初确实没秦末的那么能折腾罢了。

汉朝真正称得上『轻徭薄赋』,要等到刘恒即位后的一系列税役改革了。当然,相对于三四百年的大汉王朝来说,刘恒确实也可以算『汉初』。只不过这个『轻徭薄赋』,得益最大的并不是普通百姓,依旧是大汉特色的地主庄园阶级。

『骠骑制度,以军功先。』裴俊缓缓说道,『在下之意,非军功不为重也。军事,乃国之重器,士之荣也。昔之帝王,以德配天,而不忘兵甲之事,故能安邦定国,威震四海。夫军功非徒斩将搴旗之谓也,实亦谋定而后动,智勇双全之出也,故而……』

裴俊看了一眼曹操,低头而道,『故骠骑之军功甚重,乃取士纳众之所用也。有力者取其力,擅智者取其智是也。类于此,并有科举之法,工农之学,皆是如此。』

曹操点头,『如是,取贤,确为理政之要。』

谁都清楚,人才是治国理政当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道理谁都懂,可是做法和结果却有些不一样。

至少在曹操和斐潜两个人之间,就像是裴俊方才话语当中所隐藏的一样,是完全不同的两方。

表面上看起来是关中和山东地域上的争斗,是斐潜和曹操两个人的战事,但是实际上是不同政治理念的碰撞。

理解了这一切,就能明白所谓汉代秦,是一个典型的『从军国经济体转向庄园经济体』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当中,填充其基石的,永远都是最底层的百姓。

秦朝是一个典型的扩张型军国,一切都是为了战争所服务。

这是因为春秋战国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诡三国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