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言情小说 > 洪荒通史 > 第十九章 儒门入世

第十九章 儒门入世(1/3)

上一章洪荒通史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笔下文学在线收听!
陈桥兵变,赵匡胤在众将的簇拥下黄袍加身,代周称帝,建立宋朝,定都开封,史称“北宋”。

赵匡胤建立北宋后,眼见天下割据势力林立,便对赵普说:“我睡不着觉,因为卧床以外都是人家的地盘。”于是,在赵普的帮助谋划下,赵匡胤首先击溃了后周残余势力李筠、李重进等的反抗,然后采取“先南后北”的统一中国的策略,先后攻灭了南平、湖南、后蜀、南汉、南唐等割据政权,同时又加强了对北方契丹的防御,由此统一了天下。

区区十数年,竟然结束了自安史之乱以来长达200年的诸侯割据和军阀乱战的局面,实乃分久必合,人心思定的原因。再加上赵匡胤秉承着逝世周世宗柴荣的仁政,身旁有一班文臣武将辅佐,背后更有佛门若隐若现的扶持,因而能够如此迅速的扫平天下,开创出大宋的千秋基业。

然而,宋太祖赵匡胤依旧是忧心忡忡,虽然有佛门势力的守护,但人族内部争斗可靠不了他们。赵匡胤自知这天下虽然已经归一,但这平静的湖面之下依旧是波涛汹涌,残余势力暗中窥伺,朝中群党接连涌现,一股无形的杀机笼罩着他,让他耿耿于怀,坐立难安。

由此,赵匡胤采取了前所未有的错失,加强中央集权。

赵匡胤认为文以治国,武以安邦。既然天下已安,他便奉行“文以靖国”这一理念,果断的实行“右文抑武”的基本国策,通过设立“誓牌”,尊孔崇儒,完善科举,创设殿试,知人善任,厚禄养廉等一系列重大举措,成为历史上最受推崇的一代文治之君,彻底扭转了唐末以来武夫专权的黑暗局面,使宋代的文化空前繁盛,以至于后人有称“宋朝是文人的乐园”的称誉。因此,宋太祖也被后人视为五代十国野蛮政治的终结者,又是后世历朝文明政治的开拓者。

赵匡胤还通过采取“收起精兵,削夺其权,制其钱谷”的三大纲领,巧妙的“杯酒释兵权”“削弱相权”“罢黜支郡”“强干弱支”“内外相维”“三年一易”“设置通判”“差遣制度”等等,将军权、行政权、司法权、财政权牢牢控制。一举铲平了藩镇割据武夫乱政的历史状况。在他之后,宋朝300年的历史中从不曾发生大的内乱和地方割据。

这些措施,基本上是稳定了一统之后天下的局面,狠狠的打击了那些不轨分子。再加上赵匡胤还重视农业生产,注意兴修水利,减轻徭役,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很快的,宋朝步入了正轨。但赵匡胤虽然是一位有所作为的皇帝,可他偏重“安内守外”,重文轻武,导致北宋日后“内重外轻”、“积贫积弱”的局面。他把大量田地赐给交出兵权的将领,又加剧了土地的兼并,使阶级矛盾日趋尖锐。

种种手段,赵匡胤自以为内患皆被扫除,于是腾出手来,准备收拾北方契丹。

此时的北方契丹,兵强马壮,塞外民族,个个出身彪悍,真有以一当十的勇猛,再加上他们身怀妖族血脉,实乃妖族族人,背后有着北俱芦洲千万妖族力撑,成了宋朝的心腹大患。

赵匡胤多次征战契丹,皆是无功而返。到了后来,怒极攻心,连年战事又消耗了原本健壮的身体。

终于,他病倒了!

大病之下,赵匡胤将一切军政人事都交给了赵匡义,委托他的亲弟弟帮他处理朝政。当然,赵匡胤还将自己的心腹谋臣赵普给搬了出来,让他辅佐赵匡义主持上下事宜。

赵普,乃是赵匡胤手下的第一谋臣。作为赵匡胤最信任的臣子,没有之一了,自从陈桥兵变为太祖成功铺路之后,赵普开始名声鹊起。最令他闻名天下的是太祖一统江山之后,提及治国之策,他手持《论语》对着太祖等一干人说道:“臣以半部论语,可治天下!”

半部论语治天下!

太祖将信将疑之下令他辅政,未曾想他竟然真的将天下管理的井井有条,太祖的许多文治武功,计谋策略都出自此人手中。由此,赵普被视为儒林学子,人界儒家当今领袖。

话说太祖病倒,弟弟赵匡义白天处理朝政,晚上去万岁殿探望兄长,兄恭弟谦,一段佳话自此而成。

癸丑日傍晚,天上下着大雪,赵匡义还在御房批阅奏章。一个太监急匆匆地赶来传旨,说是奉了皇帝赵匡胤的旨意召他去万岁殿。赵匡义连忙赶去,只见赵匡胤在床上气喘急促,朝着他一时讲不出话来,只是睁大眼望着门外,不知是什么意思。

赵匡义命令在床边侍候的太监退出。太监们在门外远处站着,只听见殿内似乎是太祖在和赵匡义说什么话,声音隐约,时断时续,难以听清。过了一会儿,又见殿内烛光摇曳着映在墙上,时明时暗,象是赵匡义在躲闪着什么。接着有斧子戳地的声响,继而是太祖激动的声音:“你好好去做!”

这时,赵匡义跑到门口传呼太监即速去请皇后,皇子前来。皇后、皇子赶来之时,太祖已经死去。太祖只是年过半百,刚及五十,建立北宋江山不过一十七载,他一场大病竟然驾崩,实在太过可疑,至此引发了天下揣测。

当时许多人认为赵匡义谋杀了自己的亲兄长宋太祖赵匡胤,而赵匡胤也因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洪荒通史章节列表下一页